1964年,毛主席在谈及中苏领土纠纷时掷地有声:“我们还没有跟他们算这个账!”

浩博说 2025-07-10 10:46:17

1964年,毛主席在谈及中苏领土纠纷时掷地有声:“我们还没有跟他们算这个账!”

这句话,铿锵有力,道出了积压已久的民族情绪和国家意志。 它并非信口开河,而是基于19世纪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以及苏联对这一侵略行径的继承和变本加厉。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沙俄攫取了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两年后,《北京条约》再次得逞,又强占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包括海参崴——今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这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丧失,使中国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便捷通道,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黑龙江流域的重镇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也落入沙俄手中。即使是地理位置偏北的勘察加半岛,毛主席也将其点名,或许正意在凸显沙俄侵略的贪婪野心。

外蒙古的处境更显复杂。清朝覆灭的1911年,外蒙古在沙俄的扶持下宣布“独立”。1924年,苏联直接插手,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虽然冠以“国家”之名,却实质上受苏联完全控制。二战结束后,苏联利用对日作战的“功劳”,迫使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并在1946年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正式确立。 这一举动当时便激起民愤,在中苏关系恶化后更是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60年代初期,中苏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的分歧日益加剧,边界问题也浮出水面。中国认为外蒙古虽已“独立”,实则受苏联操纵,理应回归。但苏联绝不会放弃这块重要的战略缓冲区。 苏联的强硬态度加剧了中国的不满,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火种。 毛主席在1964年的谈话中,点明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以及外蒙古问题,意在挑战苏联对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并向苏联施压,同时也是向中国人民表明: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这一强硬表态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中苏边界谈判最终破裂。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更是将矛盾推向高潮,两国在乌苏里江畔爆发武装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险些酿成全面战争。 毛主席1964年的言辞,无疑是点燃中苏冲突的导火索。

这番话,既是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是着眼于长远发展。 当时中国正经历经济困境,又面临美苏两国的压力。毛主席公开提及领土问题,既是向苏联发出警告,也是为了鼓舞民心,表明中国已不再任人欺凌,必将讨回公道。 虽然1964年的谈判无果而终,但这番话为后来的边界谈判奠定了基础。直至80年代末,中苏关系缓和,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共同推动边界问题解决,1991年《中苏国界协定》签署,大部分争议得到解决;2003年,中俄进一步签订条约,中国收回部分岛屿的控制权。 毛主席当年的强硬立场,无疑为最终的解决争取了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它促使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摆脱对苏联的依赖,转向联合第三世界国家,争取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这一独立自主的姿态,一直延续至今。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浩博说

浩博说

欢迎留言交流,你的留言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