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1729年),黄河水患频发,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连年受灾,百姓流离失所

有意义的出发 2025-07-09 20:19:54

雍正七年(1729年),黄河水患频发,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连年受灾,百姓流离失所。雍正帝对此忧心忡忡,召集大臣商议治河之策。 一众大臣自然也知道黄河水患频频发生的事情,之前,也并不是没有治理过,但最终结果却都并不是很好,也没能真的阻止黄河水患。 现在无论他们提出什么样的看法,若是能够治理黄河水患自然是好,但若是不能够治理的话,只怕皇帝也会对他们不满,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仕途。 因此,虽然是紧要关头,但是眼前的这些人却一个字都没有说,一个个装作十分烦恼的模样,仿佛都在苦苦思索对策。 雍正看着众位大臣一言不发,心中也十分不满,但到底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大殿中也突然变得十分安静。 过了一会儿,李卫看这些大臣都没有站出来的打算,心中自然十分不屑,稍稍考虑后,他站了出来,并提出了“束水攻沙”的办法,这个办法也并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他从别的地方得知,他才敢提出来。 不过,皇帝对这个提议是否采纳他心中也并不确定,但至少证明他也是努力想办法来着,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肯定自然就更好了。 雍正听到他的话后,略略思考就选择用这个办法,一方面是因为他信任李卫,另一方面对于黄河水患,他们的确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往前数的几个朝代,基本上都对黄河水患进行过治理,也做出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有用的却并不是很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他们也只能尽量做出自身的尝试,反而会对他们更好一些。 雍正的命令很快就到了江苏巡抚尹继善的手中,他这次需要治理黄河水患,而且上面也写了用“束水攻沙”的办法。 这让尹继善感到十分无奈,他是大清的臣子,也应该听从皇帝的圣旨,但他同样是一方父母官,也需要为这些百姓进行负责,让他们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 他精通水利,一眼便看出这个“束水攻沙”的办法虽然有用,但终究是权宜之计,并不能够真正解决黄河水患的问题,还有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尹继善在经过思考后,还是将这个消息上奏给了皇帝,并且说明了其中的问题,黄河水患频发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黄河水中有着大量的泥沙,即便是修建堤坝,也只能坚持一段时间,更别说堤坝还有可能会被泥沙冲垮。 因此,在尹继善看来,与其选择“束水攻沙”,倒不如选择彻底疏浚河道,将黄河水流分为多个支流,也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雍正虽然相信李卫,但听了尹继善的话也觉得十分有道理,更为重要的是李卫虽然有些聪明,但是在治理水患方面并没有多少相关的经验,而且也并不擅长这个。 可尹继善就不同了,他不仅想好了当下的事情应该如何做,甚至想好了以后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的确对这个十分擅长,雍正自然会选择相信他。 治理黄河水患的任务落在了尹继善头上,他不仅亲自勘察喝到,还主动拿俸禄补贴灾民,让灾民们对他充满信心,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尹继善的方案就开始奏效,黄河水患大减,一切似乎都变得不再一样,尹继善也一路高升,皇帝对他十分器重。 信息来源:《清史稿·尹继善传》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有意义的出发

有意义的出发

有意义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