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又开始了。
中方制裁名单刚挂出来不到一周,马尼拉就急了。副外长签字,召见大使,开记者会,还不忘用“民主”“对话”这些熟词滥调给自己镀层金。看上去像是在讲理,其实不过是惯犯被逮后下意识地喊冤,喊着喊着,自己也忘了前几天都干了什么。
卡斯特罗在记者会上念的那份声明,说得冠冕堂皇,什么“制裁违反惯例”“影响双边关系”。但注意,它也没敢否认中方有权制裁。说白了,是不服气,但又不敢硬刚,干脆就装模作样地“表达关切”,演一出“愿意对话解决”的戏码。
连借口都搬出来了:托伦蒂诺那些言论,是“受委托”和“咨询”之下的“公共事务”。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家狗咬了人,不怪狗,是我叫它咬的。
这就是马尼拉政坛的逻辑——政客闹事的时候,那是“民主表达”;被反制了,就开始高喊“对话合作”。可惜,嘴里叼着骨头的时候不记得客气,等到打断狗牙才想起“相互尊重”。
问题是,中方这次下手,选得极准。
托伦蒂诺,这个已经卸任的前参议员,表面上没了实权,实则仍然是马科斯核心圈里的老牌角色,家族势力深、反华动作狠,是马尼拉这拨反中政客的门面担当。
南海问题上挑头搞法案,仲裁闹剧里主导造势,抹黑中国、攻击在菲华人、散播谣言,一个都没落下。他不是“言论自由”的受害者,他是亲手把中菲关系往死里踩的人。
所以这次制裁不是象征意义,也不只是对着空气放枪,而是精准敲打:让托伦蒂诺这个“反中典范”在台下日子不好过,身上贴上“被中国制裁”的标签,让他将来哪怕想东山再起,都得先问问哪张选票敢支持他。
这就是中国外交近几年的转向——不吵、不骂,也不让。打蛇打七寸,反制就要反得有记号、有代价、有长效。
至于托伦蒂诺本人,还在那自我陶醉,说什么“被制裁是荣誉勋章”。这种话,前国务卿蓬佩奥听了都得点头:没错,我们是同道中人,都是嘴硬王者,台上疯言疯语,台下寸步难行。
再说得明白一点,中方这次“掐人不掐国”,其实已经是留了情面。菲律宾高调回应,反而证明打中了痛点。要不你以为,一个退休的政客被制裁,政府立刻表态,召见大使,这反应速度比很多地震都快,真是因为“民主价值观”被冒犯了吗?
不是,是马尼拉很清楚,托伦蒂诺要是在国际舞台上彻底废了,那他们这套靠对抗中国博流量、换军援的政治牌桌,也得散摊。
更重要的是,这封制裁信背后传达出的东西不止是惩罚,更是提醒。
过去,中方面子上让得多,菲方就吃定了中国“不发火”的人设,一边收着援助,一边撒着野;现在换了策略,不吭声直接动手,不废话,先断你的“政治后路”,一记耳光打得你不得不跑来谈“对话”。
所以你看菲律宾这几年的反华政客,有哪一个真有好下场?阿基诺三世,不用中国出手,自己都没能收场;当年带头把南海仲裁案送上台面的那帮人,现在在菲律宾国内都成了“赔本买卖”的代名词。
托伦蒂诺只是下一位。中方的这一步,是一次“留案底”的操作,也是一次精准阻断的战略信号——告诉你,想靠反中捞政绩,门都没有。
马科斯政府现在要想稳住局势,得先看清楚这一点:不是中国变强硬了,而是中国不再纵容了。你政坛里要是还有人指望踩中国来给自己加码,那就得准备好一张无法洗白的“制裁履历”。
这张履历,会让他未来不论再选、不论出访、不论参与国际对话,都带着沉重的负担。
至于所谓的“对话渠道”,永远都在,只是看你怎么用。真想对话,就收起那点双面人表演;继续打着“民主”旗号搞小动作,那就别怪别人明面上也开始“记仇”。
国际政治不是脱口秀,不是谁嘴硬谁就赢。现实是:你可以挑衅,但也得承得起代价。菲律宾这波操作,说白了,是惯性发作后的下意识找台阶,只不过这次,中国没等你自己想明白,就先把账单给你贴门上了。
老黄
无视牠 就当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