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发文表示,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祖国统一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不久的将来,统一是

静待王者归来 2025-07-09 11:18:44

项立刚发文表示,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祖国统一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不久的将来,统一是必然的,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中国为什么要统一?道理非常简单,几千年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国,统一让政令可以畅达,让资源可以流通,让人才可以流动,让这个国家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从未中断的基础,如果不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国,和欧洲一样众多的国家相互屠杀,就永远没有和平和安宁。我们就会和欧洲一样,一直在恐惧和战火之中。

    一切抵制统一的人,就是目光短浅的小人,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长玉观察】自1949年两岸分隔以来,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集体情感,更是影响东亚乃至全球战略格局的关键变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这一历史进程正展现出不可逆转的强劲势头。2025年的夏天,当国际舆论聚焦于台海风云时,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两岸终结分隔、实现统一,或许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一、从军事常态到战略威慑:解放军的底线思维

台岛周边的军事演训早已不是新闻,而是化作了捍卫国家主权的日常实践。近年来,解放军航母战斗群穿越宫古海峡、轰-6K轰炸机抵近台岛东部海域、火箭军部队实弹射击覆盖台岛周边,这些密集行动构成了立体化的战略威慑体系。这种常态化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全域封控"的实战能力,更在于清晰划定红线——任何分裂行径都将触发最坚决的反制。

台岛的军事力量与解放军之间,早已形成代际差距。从歼-20隐身战机到山东舰航母编队,从东风系列导弹到高超音速武器,大陆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已构建起压倒性优势。有军事专家测算,台岛所谓"防空体系"在解放军体系化打击下,生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这种实力悬殊背后,是两岸经济体量、工业基础、科技水平的全方位差距——当大陆的年度军费投入已是台岛的20倍以上,任何"以武拒统"的幻想都注定沦为泡影。

二、美国的"以台制华"困局:从棋子到包袱

美国对台的一系列小动作,本质上是将台岛视作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棋子。频繁的对台军售、政客窜访、军舰过航台湾海峡,这些操作看似在"挺台",实则暴露了其内心的焦虑。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台贸易额虽达870亿美元,但台岛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真实价值,早已从"桥头堡"降为"筹码"。

美国的算计始终围绕自身利益:既想利用台岛牵制大陆,又不愿为此付出与中国全面对抗的代价。这种矛盾心态在其政策中暴露无遗——一方面宣称"协防台湾",另一方面却明确反对"台独";一边出售武器,一边又将关键技术牢牢攥在手中。当大陆宣布对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实施制裁,当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突破技术封锁,美国"以台制华"的工具箱正变得越来越空。

三、地缘价值重估:统一后的战略红利

台岛的战略价值,从地理上就已注定其不可替代性。作为第一岛链的核心节点,其东海岸直面西太平洋,拥有水深超2000米的天然良港。一旦实现统一,大陆的海上防御前沿将向东推进至少300海里,东南沿海经济带将获得更安全的战略纵深。这不仅能彻底打破外部势力的"岛链封锁",更能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提供稳固支点。

在全球供应链层面,统一将重塑高科技产业格局。台岛的半导体产业长期占据全球重要份额,而大陆则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

四、历史大势与人心所向:统一的深层动力

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早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国际共识。目前,全球已有182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均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便在西方阵营内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阻挠中国统一不符合历史潮流,更不利于全球发展。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两岸关系的发展轨迹已清晰展现:分裂势力的空间在不断压缩,统一的内外条件在持续成熟。当解放军的战机常态化巡航台岛空域,当大陆的发展成就让台胞看到共同繁荣的前景,当国际社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中国"的必然性,历史的天平早已向统一倾斜。

这场跨越七十余年的民族等待,终将迎来圆满结局。两岸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件,更将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力量——它将证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可能的,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国际法原则是不可撼动的。

美国军方预测:解放军可能在2027年前具备收台能力。

台湾媒体预测:中国大陆可能在2025-2035年间选择统一时机。

俄罗斯智库预测:解放军已完全具备随时收复台湾的能力。

而我们设定收复台湾的时间呢?是2027年-2035年吗?这要取决于中美实力的对比,也要取决于国际形势的综合考量,相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年之际时,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0 阅读:58
静待王者归来

静待王者归来

生活也是才高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