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空战”已经过去好久了,印度空军嘴上不说,身体却还在后遗症里没缓过来。
飞行员出任务前,最怕的不是天气,也不是巴方拦截,是真看见雷达里那几个小点——一旦飞得够高够快,霹雳-15就像挂在你后脖颈上的一把刀。 这不是情绪问题,是硬件恐惧。
印度空军现在的主要远程武器,早就落后两代。每次中巴在边境一有摩擦,飞行任务排得再多,他们也知道——真要打起来,一旦进入超视距环境,没人能稳住。 所以这次,印度急了。
找上俄罗斯,打算引进R-37M。看起来像是“升级”,实则更像“自救”。 这款导弹,是苏联冷战遗产的升级版,最早给米格-31BM挂的,现在配苏-35用,用来打“高价值空中目标”——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平台这种。也就是说,它不是为狗斗准备的,是为“清扫战场”设计的。
但印度显然没打算搞战场清扫,他们想用这玩意儿扳回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在对霹雳-15E的对抗中,多一点底气”。 问题是,底气这东西,不是靠吨位堆出来的。
R-37M最大亮点?射程,号称300公里。听起来确实唬人。
但如果你真的盯着这数据看,那说明你已经中套了。 别的先不说,俄罗斯宣传导弹射程的算法,是国际通用标准里最水的那一档: 两架飞机20公里高空、迎头相撞、速度1.5马赫,然后在这种极端理想条件下测的射程。
也就是说——你得找个乌鸦坐飞机,拿冲锋姿势往你导弹上撞,才能打满这300公里。 如果换成中方标准,这种数据直接减半都嫌客气。
你去看看R-77那套“110公里”的标称,实测最多就50出头,R-37M的真实打击能力,也就撑死150公里的水平。
一旦目标机动,或者战术角度不对,这种又大又重的远射导弹,根本拐不过弯,机动性直接断崖式掉线。 别看外形吓人,飞起来就是“定点炮仗”。
更别说,它的导引头还是上一代的主动雷达,抗干扰差,锁定距离短,在电子对抗环境下极容易丢目标。 霹雳-15这边是什么配置? 双脉冲火箭,飞一段再二次点火;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末段照射不容易被察觉;加上双向数据链,中段还能修正轨迹,精度高得离谱。
说句不好听的,R-37M这边你还在靠“撞”,霹雳-15已经可以“甩鞭子”了。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空军本来想买来挂苏-30MKI上的,但苏-30是三代半平台,航电数据、挂载接口、导引指令能不能适配都还两说。真要打起来,你导弹飞得再远,信息链断了,也是白搭。
更现实的,是空战本质已经不是“谁打得远”了,而是“谁连得上、谁看得清、谁先开火”。 你有没有预警机支援?有没有电子干扰?你能不能在复杂信号环境下找到目标?这些比单枚导弹数据更重要。
现在的问题是,霹雳-15不是“独狼”,它是体系内的利刃。 它背后是歼-10CE、是空警-500、是CETC的数据链系统,是整个“中式空战模型”配出来的成果。
你想用一颗R-37M,把这种体系穿个洞? 别说现在的印度空军,就算把美国空军打包借给你,用错打法照样不顶用。
更让人玩味的是,印度空军这几年反复在武器引进上上演一套老剧本: “打不过就换弹,换完还打不过,再换架飞机。” 阵风就是这么来的,R-37M现在也想走这条路。
可问题是,体系对抗里靠拼单项性能,基本等于自废前程。 印度不是不想搞体系,是搞不起来。
战机、导弹、预警机、数据链全是拼盘,通信协议互不兼容,飞行员到了空中靠无线电喊话,指令都是人工中继。 你这边导弹锁定了,对面飞行员都拉杆转弯了。
你那边指挥中心说“可以打”,导弹还没出舱,目标已经出射程。 就这状态,你挂100枚R-37M上天,也白搭。
结尾不废话。R-37M这个东西,不是不能用,是看你怎么用。 它是一款“压制补刀型”导弹,不适合扔进复杂空战做主攻。
你要真想靠它“洗刷印巴空战阴影”,那就跟买一把狙击枪回家堵老鼠一样,方向不对,越打越慌。 问题不是R-37M行不行,而是印度空军压根没想明白: 你输的,从来不是导弹射程,是你那整套空战认知,早就脱节了。
认识世界
难道大鹅目前真是非常菜了吗?
殁殁 回复 07-09 16:56
大鹅经济崩溃了,战争打的就是钱啊,研发更加了,虚弱的俄罗斯必须抱紧中国大腿才能有好日子过,俄乌战争再打十来年,失去外东北就有机会回归
zcw475816
你一个农业国与世界第一工业国玩高科技,怎么搞都不好使,别浪费时间了,还是学学怎么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