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刚一落地,韩国商界的反应比股市跌得还快。首尔江南区的电子市场里,三星、SK海力士的供应商们正对着账单发愁——美国是韩国半导体最大的出口市场,25%的关税一加,原本利润就不高的存储芯片,出口价得涨三成。现代汽车的纽约经销商更头疼,一辆在韩国釜山生产的SUV,到岸价直接多出小十万人民币,美国消费者要是嫌贵不买账,库存就得堆到仓库顶。 李在明这会儿的压力,比他竞选时应对尹锡悦的攻势还大。尹锡悦当初能以“微弱优势”胜出,靠的是部分选民对“亲美路线”的期待;李在明则打着“平衡外交”的旗号,承诺要让韩国“不当美国的棋子”。可现在美国直接甩来关税大棒,李在明的“平衡术”立马迎来大考——硬刚美国吧,韩国经济扛得住吗?服软妥协吧,选民又要骂他“软骨头”。 更扎心的是,这场关税战美国连“谈判机会”都没给。尹锡悦被罢免那会儿,韩国政坛乱成一锅粥,白宫趁机抛出“关税清单”,摆明了“趁你病要你命”。现在李在明刚坐稳总统位置,美国根本不给他组阁、摸底的时间,直接定死了8月1日的加税日期。这操作像极了一场“精准打击”——知道你新官上任要立威,偏要在你立威前捅一刀。 韩国企业界早就在喊冤。大宇造船的高管在电视节目里红着眼圈:“我们给美国造的LNG船,成本里30%是人工和材料,70%是技术溢价,加25%关税等于直接把利润砍半!”更别说中小出口商了,首尔钟路区做服装批发的金老板算过账:“一件卖100美元的羽绒服,关税涨完要125美元,美国超市肯定转去买越南货,我这小本生意可扛不起。” 李在明不是没准备。听说他的经济团队最近天天泡在财政部,研究“反制清单”——比如对美国农产品加税,或者限制美企在韩投资。但问题在于,韩国的农产品本来就依赖进口,美国的大豆、牛肉本来就是韩国市场的“主力”,加税反而会让韩国消费者多掏腰包;限制美企投资?三星、现代的美国分公司每年给韩国贡献15%的GDP,真要闹僵了,韩国经济怕是要“伤筋动骨”。 说白了,这场关税战暴露的是韩国经济的“脆弱性”——表面上是“出口强国”,实际上把太多鸡蛋放在美国一个篮子里。李在明现在要破局,要么能拉到其他市场对冲(比如加速和中国、欧盟签自贸协定),要么能硬气到让美国觉得“加税不划算”(比如掌握美国急需的半导体技术)。可从目前看,这两条路都不好走:欧盟正被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折腾得焦头烂额,哪有功夫帮韩国;半导体技术又被美国攥着专利卡脖子。 最让韩国民众寒心的是,尹锡悦当初为了“亲美”和日本签“耻辱协议”,现在李在明想“平衡”,美国直接用关税扇脸。有首尔市民在青瓦台请愿网站留言:“我们不是棋子,凭什么替美国的贸易战买单?”这句话,或许才是李在明最该回应的“危机”。#李在明简历# #韩国总统被调查# #李在明韩国大选# #韩国总统选举# #这就是韩国总统# #李在明访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这事儿刚一落地,韩国商界的反应比股市跌得还快。首尔江南区的电子市场里,三星、SK
国际析局者
2025-07-08 17:36:2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