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8月7日报道,上海崇明区,一对携手走过37载的再婚老人,本该是少年夫妻

冷紫葉花 2025-07-08 14:11:29

据极目新闻8月7日报道,上海崇明区,一对携手走过37载的再婚老人,本该是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温情写照,然而,在妻子冯老太突然离世后,双方子女却因医疗费用与遗产问题争执不下,甚至将老人的遗体丢在医院不愿下葬。

时间回溯到1988年,张老先生与冯老太选择在人生中年阶段重新携手,虽然两人在结婚前各有子女,但都跟随前任生活。婚后,夫妻俩经济互为独立,也未再生育,本打算互相扶持着过平淡安稳的日子。

但生老病死是人生绕不开的话题,今年以来,86岁的冯老太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张老先生自己也已是79岁的高龄,照顾妻子时已显得力不从心,每个月高昂的医疗开支更是始终困扰着他们的生活,两位老人不得不向子女求助,希望子女能够共同分担母亲的医疗费用和日常照护的压力。

正是这个看似合理的求助,却瞬间引爆了深埋已久的家庭矛盾。

“她没有承担过抚养义务,现在为何需要我来赡养?”

双方的子女在赡养责任的分担上产生严重分歧:张家认为,这些年两人一直经济独立,冯老太的赡养应该由其亲生子女负责,冯家则强调两人结婚多年,张家理应分担养老费用。

6月24日,冯老太因病在上海堡镇医院去世,张老先生悲痛过度,实在无力操办后事,其子女更是选择了沉默与回避,冯老太的遗体因此滞留在太平间,无人处置。

当晚,冯老太的子女及娘家数十余人冲到张家讨要说法,双方情绪激动,言语冲突迅速升级为肢体冲突,场面一度失控,辖区民警迅速赶到现场。

民警同村委的工作人员及司法所先稳定住双方当事人的情绪,分别将他们安置在调解室。冯家要求先办丧事再谈财产,张家态度依旧强硬,拒绝承担任何费用,调解陷入僵局。

“37年的情谊绝不能用金钱衡量。”民警从情感切入,让双方都冷静了下来,“两位老人相濡以沫这么多年,让冯老太体面下葬,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那么,子女对再婚父母的赡养义务究竟如何界定?

《民法典》第1067条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此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包括再婚)而消除。

这意味着,冯老太的亲生子女,无论母亲是否再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定赡养义务。同样,张老先生的子女对其父亲也负有同等义务。张家子女所谓“经济独立故无责”的说法,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民法典》第1127条将配偶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作为合法再婚夫妻,张老先生是冯老太遗产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冯老太的子女也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张老先生要求分割遗产或主张权利,于法有据。

这场调解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经过7小时的沟通协商,双方终于达成协议:由冯老太子女负责办理母亲后事,张老先生一次性补贴丧葬费4万元;冯老太子女则放弃对母亲遗产的主张,双方就此了解,互不牵扯。

最终,在民警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协议,这场因亲情与利益的交织而引发的纠纷终于得以平息。6月30日,冯老太的家人专程向民警送来锦旗,感谢他们“以法护公义,以情愈人心‘’。

这场风波,是个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折射社会问题的棱镜。它提醒我们:在老龄化社会加速的今天,如何构建更完善的法律保障、更有效的社会支持、以及更牢固的家庭伦理,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保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课题。

0 阅读:27
冷紫葉花

冷紫葉花

冷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