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突然笑问毛主席:“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毛主席顿时来了兴趣,没说话,等待下文。 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生在安徽芜湖,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李哲卿在海关干活,养了三个儿子,李克农是老大。小时候,他就爱观察,街头巷尾的动静都能让他多想两眼。这种习惯,后来成了他在情报工作上的“杀手锏”。 1926年,李克农入了共产党,开始干革命。1928年,他到了上海,干过《铁车报》和《老百姓报》的编辑活儿,后来加入了周恩来手下的中央特科,跟钱壮飞、胡底一块儿被人叫“龙潭三杰”。1931年,特科的头儿顾顺章在武汉被抓叛变,钱壮飞截到密电,连夜通知李克农。李克农赶紧联系江苏省委,通过陈赓把消息捅到周恩来那儿,党中央这才及时撤走,躲过一场大劫。这事儿让人看清,李克农在情报上的能耐不是盖的。 到了1949年冬,毛泽东要出访苏联,跟苏联谈建交,还要争取点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援。李克农作为情报专家跟着去了,负责安全和情报。那次在列车上,他冷不丁问了毛泽东一句:“主席,您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毛泽东一听,眼神亮了,等着他接着说。李克农也没卖关子,说:“美国总统每天一进办公室,先听情报简报。”这话听着简单,但意思大了去了。它点出情报对国家决策有多重要,也让人看出李克农对这份工作的洞察有多深。 那几天火车上,李克农没少跟毛泽东聊,汇报国内外的情报,分析苏联那边可能提啥条件。他的思路清楚,讲得有条有理。到了莫斯科,他还跟苏联领导人一块儿开会。跟苏联情报部门打交道时,他不慌不忙,说中国的情报不少是从报纸、广播里来的,但关键靠分析和判断。他不赞成用下三滥的手段搞情报,觉得信仰和人心才是根本。这想法,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挺认可。 这次出访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毛泽东让李克农把中方的情报跟苏联公开。李克农先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很快就明白了:摆出坦诚的样子,反而能让苏联猜不透咱的底牌。后来中苏关系有起伏时,这招还真管用,苏联拿了情报,却老是看不准中国的路数。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的担子更重了。他当过外交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还管过中共中央调查部。他陪着领导人出访,靠情报帮国家拿主意。1951年,朝鲜战争打得正紧,毛泽东点名让他当中朝停战谈判的团长。他带着病从北京赶到开城,跟乔冠华搭档,冷静应对美方的招数,提了不少安全措施。1953年停战协议能签下来,他的功劳不小。 1955年9月,李克农被授了上将军衔。他是开国上将里唯一没打过仗的,靠的是隐蔽战线的贡献。可惜,干活太拼,他的身体垮了。1962年2月9日,他在协和医院因脑软化去世,才63岁。他走后,大家都惋惜,可因为情报工作的神秘性,有人瞎猜他死因。他的儿子李伦和李力出来辟谣,说他是累病死的,没啥阴谋。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