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次跟欧洲用这么直白的对话。这次中欧最新一轮战略对话,中国外长王毅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足足聊了4个小时。但据说,欧方人士却对王毅大实话的表态感到"前所未遇",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中欧之间长期以来都习惯了客套、含蓄的外交辞令。咱们总爱说"相向而行""勿谓言之不预",但落在欧洲人耳朵里,可能就觉得是在打太极,听不出弦外之音。 所以这次,王毅改变策略,直截了当地表明立场、亮明底线,让习惯了外交辞令的欧洲人一时有些适应不过来。 那王毅到底说了啥?首先,他告诉欧盟,中国从未在军事和财政上为俄罗斯提供与冲突有关的支持,而且直言,如果中国真这么做了,战争早就结束了。 这话说得很直白,让不少欧洲外交官都吃了一惊。 其次,王毅还就台湾问题、中欧关系等话题,给卡拉斯上了一堂"历史课"和"现实政治课"。 他强调,早在1971年,联合国就通过决议确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欧盟不应对此说三道四。他还指出,中欧作为战略伙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不应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据悉,卡拉斯对中国有一些偏见,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是欧洲面临的两大威胁。但她显然对一些基本历史事实缺乏了解。 因此,王毅需要跟她把一些基础概念和背景讲清楚,否则她可能根本听不懂中方的意思。 王毅为何突然变得这么直白?我觉得,这其实反映出中方对欧洲一些人认知偏差的担忧。 特别是卡拉斯这样刚上任、经验不足的欧盟高官,如果对中国存在严重误解,还抱持敌意,甚至受外部煽动,那对中欧关系的发展可不是好事。 所以这一次,中方干脆把话说到位,亮明立场,以免欧方走歪了。 当然,中方的表态虽然直白,但绝非简单粗暴。王毅是在用欧洲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的道理和诉求。这种"大白话"外交,看似有悖于中庸之道,但在现实层面可能更加有效。 就像跟老外介绍中餐,与其说"讲究火候",不如直接说"这牛肉嫩得能用勺子切",人家一听就懂。 接下来,就看欧盟怎么消化、吸收这些信息了。王毅算是把该说的都说了,该划的红线也都划了,剩下的就看欧洲人愿不愿意"长点记性"。 毕竟,中欧关系向何处去,欧盟需要拿出自己的判断力和定力,别总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希望经过这次直白对话,双方能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推动中欧关系朝着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我国第一次跟欧洲用这么直白的对话。这次中欧最新一轮战略对话,中国外长王毅和欧盟外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7-07 15:40:57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