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宿松县的操场上,地主徐裴章被判死刑,行刑在即。他早已绝望,可就在这一刻,地委书记张体学派人送来了一封信:“徐裴章对革命有功,枪下留人!”这八个字瞬间让整个操场安静下来,原本准备扣动扳机的民兵停下了手,人群也陷入了沉默。
这封信揭开了一个尘封的秘密。1946年,中原突围失败后,革命干部赵辛初身负重伤,逃亡到宿松县。走投无路之际,他想起哥哥曾提到过一个讲义气的地主徐裴章。于是,赵辛初带着伤员翻墙闯入徐家。徐裴章看到他们身上的新四军臂章和枪伤后,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冒险相助。他将几人藏在杂物间,三天不出门,伪称染病谢客,还贿赂巡逻队,伪造通行证,最终将他们安全送出城。事后,他将所有证物焚毁,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这段往事。
然而,随着政权更替,徐裴章被重新界定为地主,他的土地和财产被清算,家庭支离破碎。1951年,他被控多项罪名,判处死刑。面对指控,他没有申辩,只是默默地签字画押。直到那封信的到来,他才知道自己曾救过的人并没有忘记他。
张体学得知徐裴章被捕后,立刻写信说明原委,要求暂停执行死刑。经过复议和勘查,徐裴章的死刑被撤销,改判有期徒刑十五年。入狱后,他默默服刑,从不提往事。出狱后,他借住在乡里,为合作社做会计,不收工资,还主动拿出银元赈灾。直到临终前,他交给村支书一个铁盒,里面是那封被反复折叠的“枪下留人”的调令。
徐裴章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沉默与感恩的故事。他用沉默守护了自己的秘密,而革命干部却用一封信回报了他的义举。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往往默默无闻,而真正的感恩,永远不会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