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美国党,会步茶党后尘吗? 当地时间7月5日,特斯拉与SpaceX的掌舵者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正式宣告“美国党”成立。这一消息瞬间点燃舆论场,让本就波谲云诡的美国政治格局,又添几分变数。人们不禁将其与曾经在美国政坛掀起波澜的茶党联系起来,马斯克的美国党,会重蹈茶党的覆辙吗? 先回溯茶党的兴衰轨迹。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中,茶党运动如野火燎原般兴起。彼时,美国政府大规模救市,财政支出飙升,民众对高税收、大政府的不满情绪被彻底点燃。茶党以反对奥巴马医改、削减政府开支、降低税收为核心诉求,借助社交媒体与保守派媒体迅速扩散,各地自发组织的茶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茶党支持的候选人在国会斩获多个席位,成功推动共和党向右转,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盛极而衰似乎是茶党难以逃脱的命运。随着运动的推进,茶党的极端化倾向日益凸显。在政治博弈中,其强硬的“非妥协”立场多次导致政府停摆,民众对其阻碍政治正常运作的行为渐生反感,支持率大幅下滑。同时,茶党内部缺乏统一领导,组织分散,在共和党建制派的策略性疏远下,逐渐失去资金与政治资源支持,沦为政治边缘力量,随着特朗普的崛起,他的更民粹的民粹生义,覆盖了茶党的主张,空留一段喧嚣而短暂的历史。 再看马斯克的美国党,其诞生同样源于对现有政治格局的不满与反抗。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成为导火索,该法案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保留传统能源补贴,严重冲击马斯克的商业版图,促使他决心另起炉灶,成立美国党,试图打破两党垄断,为美国政治注入新活力。 美国党看似握有几张“好牌”。马斯克作为全球首富,净资产超3600亿美元,雄厚的财力使美国党在初期无需依赖传统政治金主,减少利益捆绑,拥有更大自主性。他掌控的X平台(原Twitter)拥有庞大用户群体,是绝佳的政治动员与议题设置阵地,能迅速将党的理念与主张传播开来。在竞选策略上,美国党剑走偏锋,瞄准2 - 3个参议院席位和8 - 10个众议院摇摆选区,以“关键少数”战术制造“杠杆效应”,试图以小博大。 但深入剖析,美国党面临的挑战丝毫不亚于茶党。美国独特的选举人团制度和单一选区制,对第三党极为不利,“赢者通吃”规则让新政党难以在选举中获得足够的代表权。例如1992年罗斯·佩罗获得19%的普选票,却在选举人票上颗粒无收。美国党的政策纲领虽试图融合自由市场、进步社会政策与科技优先议程,但这种“大杂烩”式的主张缺乏连贯性,易被两党攻击为立场模糊、是富豪的政治玩物。并且,美国党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近乎空白,政治竞选离不开地面动员与地方联盟的支持,仅靠网络动员难以扎根选民,构建稳固的支持体系。 外部环境也对美国党充满敌意。共和党与民主党大概率会联合打压这一新兴政党,特朗普甚至威胁审查SpaceX的政府合同,民主党则可能将美国党标签化为“极端右翼”,分化其潜在支持者。马斯克本人争议不断的言行,也可能削弱美国党的公信力,如他曾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引发诸多争议。 历史虽不会简单重复,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马斯克的美国党与茶党在诞生背景、政治诉求上有着相似之处,都试图挑战美国传统政治格局。但茶党兴衰的经验教训表明,打破两党垄断并非易事,组织架构松散、政策纲领模糊、外部打压等因素,都可能成为美国党发展的绊脚石。美国党未来的走向,或许不会与茶党完全相同,但在复杂的美国政治生态中,它想要站稳脚跟、茁壮成长,注定荆棘满途,是成为昙花一现的政治闹剧,还是能真正改写美国政治剧本,时间会给出答案 。
为啥动马斯克很难?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和星链,现在已经成了全球通信的
【19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