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入伏,三伏天40天,冬病夏治好时机夏天的汗是冬天的💊,三伏期间特别适合调理因为【寒和湿引起的身体不舒服】:
▫冬天发作的哮喘/鼻炎
▫遇冷加重的关节痛
▫反复发作的湿疹
▫宫寒痛经
-
三伏养生不只是晒背,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调理重点,收下这份时间表,把🧊寒湿从身体里拔出来!
1、伏前(7.20之前)🌿
养生重点:健脾胃、排湿毒!为三伏“进补”打基础,避免虚不受补。
2、初伏(7.20-7.29)🔥
养生重点:温阳散寒!利用阳气最旺时驱赶体内老寒气(尤其手脚冰凉、怕冷、宫寒、关节痛的姐妹要重视)
3、中伏(7.30-8.8)💦
养生重点:健脾祛湿 + 清热防暑!这段日子湿气最重,容易困倦没胃口。
4、末伏(8.9-8.19)🍂
养生重点:补气养阴!既要巩固阳气,又要开始为入秋养阴打基础。防秋老虎
5、出伏(8.20-9月)🌾
养生重点:健脾润肺防秋燥!巩固三伏成果,平稳过渡到秋季。重点防秋燥
-
✨核心总结:
- 顺序别乱! 伏前打底→初伏驱寒→中伏祛湿→末伏养阴→出伏防燥。
- 贯穿始终: 适度运动(避高温)、充足睡眠、心情愉悦、忌过度贪凉(尤其冰饮空调)
- 个性化调整: 体质不同(寒/热/虚/实),重点有差异,感觉不适及时找大白
-
每个顺序里,适合吃些什么、喝些什么、以及注意事项,我都放在图片里了。结合了家里长辈每年三伏的调理思路以及老祖宗的经验,转发给你在乎的人,一起三伏天养生吧!健康养生三伏天养生冬病夏治晒背中医养生寒湿祛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