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帝在畅春园病得很重。他忽然召见步军统领隆科多,声音虚弱但清晰地说:“爱卿,你愿意跟随朕到地下去吗?”(意指陪葬)。 隆科多一听,没有惊慌,反而立刻跪下磕头,大声说:“奴才谢主隆恩!”说完,他恭敬地退出了寝宫。一出宫门,他脚步立刻加快,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急匆匆拐进了宫墙外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 巷子深处有家不起眼的棺材铺,门虚掩着。隆科多闪身进去,里面光线很暗,有两个穿着便装的心腹军官正等着他。隆科多压低声音,语气急促:“皇上快不行了!”他目光锐利地盯着两人,“九门的兵马,都控制住了吗?” 其中一个军官立刻保证:“大人放心!内外城所有城门、重要路口和军营,都安排了我们的人,全都听您的命令!” 隆科多点点头,但脸色依然凝重:“畅春园里的守卫更是关键。”他紧盯着另一个军官,“皇上寝宫周围所有出入口,必须换上绝对可靠的人!没有我的亲笔手令,谁都不许放进去!——这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记住!” 交代完,隆科多迅速离开小巷,骑马带着几个精锐护卫,火速赶往西郊畅春园。夜里很安静,只有急促的马蹄声。到了园门口,守卫果然已换成他的人,立刻开门放行。隆科多快步走进园内,直奔康熙所在的清溪书屋。 他刚到不久,当晚七点到九点之间(戌时),康熙皇帝驾崩的消息就传了出来。园子里气氛一下子紧张到了极点。隆科多挺直腰板,站在闻讯赶来的皇子和重臣们面前,神情严肃,目光扫过众人,朗声宣布:“皇上驾崩了!现在最重要的是遵照遗诏,稳定国家!”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个小巧但结实的楠木盒子,高高举起:“这是皇上临终前亲手交给我的密诏!”他当众打开盒子,取出诏书,目光扫视全场,一字一句地宣读:“皇四子胤禛(雍正),人品好,像我,一定能继承大统。命他立刻登基做皇帝!” 这话像一声惊雷。园子里的气氛更加紧张。皇子胤禩、胤禟等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又惊又怒,死死盯着隆科多手里的诏书,想说什么,但看到隆科多身后那些手按刀柄、虎视眈眈的侍卫,终究没敢开口。 宣读完毕,隆科多立刻转向新皇帝胤禛,带头行三跪九叩的大礼,高呼“万岁”。在他的兵马包围和“遗诏”的压力下,其他皇子和大臣们,即使心里有想法,也不得不跟着跪下磕头,承认新皇帝。就这样,在康熙的灵柩前,在隆科多掌控的军队和那份关键诏书的支持下,胤禛仓促但不可逆转地成了雍正皇帝。 新皇帝刚坐上龙椅,对拥立他功劳最大的隆科多,立刻给予极高的恩宠。雍正皇帝甚至亲热地叫他“舅舅”,打破了规矩,把前所未有的荣誉都给了他:封一等公爵,任命为吏部尚书(管官员),继续担任步军统领(管京城卫戍),还让他当总理事务大臣(相当于首席内阁)……权力比宰相还大。一时间,隆科多家门口车水马龙,前来巴结道贺的人络绎不绝,成了朝廷里最显赫的人物。 然而,那条小巷里的密谋和畅春园那晚的兵权在握,终究埋下了祸根。新皇帝的宝座下,怎么能容忍一个知道自己太多秘密、又手握重兵的人?当初那份让隆科多权倾朝野的“遗诏”和拥立之功,在雍正眼里,渐渐变成了功高震主的威胁。果然,好景不长。仅仅几年后,到雍正五年(1727年)十月,一道严厉的圣旨就下来了:隆科多被定了四十一条大罪,家产被抄光,一等公爵的爵位被剥夺,最后被永远关押在畅春园附近一个看守严密的小院子里,直到死去。 畅春园那个冬天的夜晚,成就了一位新皇帝,也决定了隆科多这位“舅舅”的最终命运。紫禁城只认最终的胜利者;至于小巷里的密语和拥立的兵权,最终都被皇权的车轮碾碎,只在史书上留下几行模糊而冰冷的文字。隆科多
1722年,康熙帝在畅春园病得很重。他忽然召见步军统领隆科多,声音虚弱但清晰地说
海冬谈文
2025-07-06 16:28: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