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那段艰苦岁月里,有一个人,他不是战士,却冒着枪林弹雨;他不是大老板,却撑起了前线的物资命脉。这个人就是霍英东。 那时候的霍英东,手里只有四条破旧的船,干着别人不愿干的事。别人都在走私赚钱,专挑奢侈品、高档货,可他不一样。大陆需要什么,他就运什么。哪怕一分钱不赚,他也心甘情愿。因为他知道,那些东西是前线战士的生命线。 每次出海都是一次生死考验。凌晨出发,趁着夜色和潮水,偷偷往大陆方向驶去。船上装的是黑铁皮、柴油、药品这些又重又便宜的东西。别人笑他傻,说运十趟铁皮不如运一趟西药赚得多。可霍英东说:“这玩意儿能做成三千个汽油桶,前线卡车没油就得趴窝。”他知道,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对战场上的兄弟来说,比金子还金贵。 为防范英军巡逻艇搜查,他干脆把船漆成渔船模样,甲板上放着腥臭的鱼筐做掩护。可再聪明的办法也挡不住风险。1952年冬天,两条船被截,十个船员被抓,两个伙计在枪战中丢了命。霍英东变卖祖传怀表请律师,赔光半年积蓄才把人救出来。 他不是没有想过退缩。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梦见机枪扫射甲板,梦见船员倒下。但他从来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心里明白,自己运的不是货,是前线战士的命! 大陆方面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后勤部长杨立三亲自点名表扬,周总理也在政务会上提过他:“那个香港小老板,是和党共患难的人。” 可霍英东哪是什么大老板?四条船里有两条是二手的,“黑猫号”还是用废军舰改的。有回他亲自押船到蛇口,解放军接收员看见这个瘦得颧骨凸起的年轻人直嘀咕:“还以为是个大亨呢!” 他的爱国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实在在付出代价。最狠的一次,美国情报部门查到他的运输记录,施压要把他递解出境。后来还是总理通过外交渠道给港督递了话,这事才算过去。 那些年他到底运了多少物资?1951年春天,单是黑铁皮就往大连送了六千吨,相当于前线三分之一的油桶供应。 总后勤部算过账,霍家船队运的战略物资,能装满两个火车专列。可霍英东自己从不说这些,有记者问他赚了多少,他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笑:“够付船员抚恤金就行。” 其实那三年他瘦了二十斤,头发白了不少。当年和他一起跑运输的商人,后来多半成了富豪。有人炒地皮,有人转行做珠宝买卖,只有霍英东拿着微薄的运输款,转身又投进大陆急需的建设项目。 有人说他是傻,可正是这样的“傻”,撑起了国家的脊梁。霍英东的故事,不是传奇,而是信仰。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国,不是喊口号,而是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哪怕付出一切。
1940年,八路军一个班长,为了掩护队伍撤离,带着鬼子就往山上跑,谁知跑到了悬崖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