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走了很多冤枉路,走了大约3倍的路程。 唐僧取经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西游记》里,他带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路西行去取真经。这条路可不好走,妖魔鬼怪就不说了,光是路程本身就够让人头疼的。按理说,从长安(今西安)到印度取经,直线距离也就三四千公里,可唐僧愣是走了三倍的路程,差不多一万多公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得从历史、地理和唐僧自己的情况几个角度来聊聊。 先说地理因素。唐僧取经的年代是唐朝,那时候的长安到印度可不是坐飞机就能到的。中间隔着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还有茫茫的沙漠和戈壁。别说现代交通工具了,就是走路都得翻山越岭、绕道而行。比如,从长安出发,得先往西走,经过河西走廊,才能到敦煌。到了敦煌,前面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想直线走?根本不可能,只能沿着绿洲和商路绕着走。这就跟咱们现在开车一样,导航给你指的直线距离是100公里,可实际道路可能是150公里甚至更多。唐僧那时候没导航,全靠商旅和僧人带路,绕路是常有的事儿。 再往西走,到了中亚地区,又得穿过帕米尔高原。这地方号称“世界屋脊”,海拔高得吓人,氧气稀薄,路况还差。唐僧要是想抄近道翻过去,估计半路上就得歇菜。所以,他只能顺着古丝绸之路的路线,沿着山脚、河谷慢慢绕。这么一绕,路程自然就翻倍了。地理环境这东西,不是人力能随便改变的,唐僧再有本事,也只能老老实实跟着地形走。 除了地理,政治因素也让唐僧没法走直线。唐朝的时候,中原到印度的路上分布着好多小国,比如高昌、龟兹、于阗,还有吐蕃和大食这些大国。这些国家有的跟唐朝关系好,有的却不怎么友好。唐僧要出国取经,得先拿到唐朝的“通关文牒”,也就是古代的护照。可这玩意儿不一定每个国家都认。历史上,玄奘(唐僧的原型)就因为没有合法手续,偷偷跑出去的,路上还差点被抓。 更麻烦的是,有些地方战乱不断。比如,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时好时坏,中亚地区还有各种游牧民族打来打去。唐僧要是直线走,撞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轻则被扣押,重则小命不保。所以,他只能挑相对安全的路线走,哪怕多绕几百公里,也比丢了性命强。这就好比咱们现在出门旅游,听说某个地方有事儿,不也得绕着走吗?唐僧那时候的选择,其实挺接地气的。 再说说唐僧自己。他为啥走了这么多冤枉路,跟他本人的性格和决定也有关系。玄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取经的目的不只是拿经书回来,更是要学习和传播佛法。所以,他一路上不光是赶路,还会停下来跟当地的僧人交流、抄经书,甚至讲课。比如,他在高昌国就待了好几个月,差点被国王留下来当“国师”。这种事儿多了,路程自然就拖长了。 另外,玄奘也不是那种一门心思只顾赶路的人。他对沿途的文化、地理特别感兴趣,回来后还写了《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西域和印度的风土人情。这本书现在可是研究古代中亚和印度历史的宝贝。可以说,他走的这些“冤枉路”,其实也是在收集资料、开阔眼界。要是光想着抄近道,可能就没这么多收获了。这就好比咱们出去玩儿,有人只想赶紧到目的地,有人却喜欢一路看看风景、拍拍照。唐僧明显是后面那种。 咱们再算算这个“三倍路程”到底靠不靠谱。从长安到印度,直线距离大概是3000到4000公里。玄奘实际走的路线,经过河西走廊、中亚、阿富汗,最后到印度那烂陀寺,历史学家估算总里程在一万多公里左右。算下来,还真是直线距离的三倍左右。这数字虽然听起来夸张,但结合当时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其实挺合理的。毕竟,那时候没高铁没飞机,全靠两条腿和骆驼,能走到就不错了。 有人可能会问:唐僧为啥不找条更近的路呢?其实不是他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那时候的地图和导航技术啥样,大家心里都有数。玄奘能走到印度,已经是靠着惊人的毅力和运气了。况且,他走的这条路,很多地方是跟着丝绸之路的商道来的,已经是当时最成熟的路线之一了。想再优化?除非他会飞。 还有一点,玄奘取经不是一个人单干,他得靠沿途的向导、商队和僧人帮忙。这些人都有自己的路线和节奏,唐僧只能跟着走,没太多选择的余地。这就好比咱们坐长途车,司机走哪条路,你只能跟着,不能半路跳下去自己跑吧?所以,冤枉路多,也不全是唐僧的锅。 最后聊聊这些冤枉路的意义。唐僧走了这么多弯路,到底值不值?答案是肯定的。他带回来的经书,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巨大,尤其是他翻译的《瑜伽师地论》,到现在还是研究佛教哲学的重要资料。而且,他写的《大唐西域记》,不光是旅行日记,更是古代中亚和印度历史的“活化石”。这些东西,要是没走这么多路,可能根本带不回来。 更重要的是,唐僧的取经之旅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丝绸之路上,他留下的足迹,连接了唐朝和西域、印度,甚至影响到了更远的地方。这么一看,那些冤枉路不仅不冤,反而挺值得的。就像咱们现在开车绕路,虽然费油费时,但要是路上风景好,或者学到了新东西,也不算白跑一趟。
唐僧取经走了很多冤枉路,走了大约3倍的路程。 唐僧取经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西
卖蠢
2025-07-06 02:30:49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