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到了谈判桌,印度才发现自己是弱小的,而不是“大国”!印度外长在谈判桌上划出两

酸酸甜甜小菊 2025-07-05 13:37:29

只有到了谈判桌,印度才发现自己是弱小的,而不是“大国”!印度外长在谈判桌上划出两条“红线”,说啥也不让美国转基因作物和乳制品进印度市场,还美其名曰“保护农民”。可这所谓的“红线”太低了,以至于最终会突破,印度拿不出任何有力的工农业产品进入美国,美国甚至不需要。 印度作为一个东方国家,一直把自己标榜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强国。 在和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时,中国的态度甚至更加强硬。 一场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角力正在上演,随着7月9日这一最后期限的临近,印度商品随时可能面临高额关税,谈判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但即使是这样,在美国向他们出口转基因食品和奶制品的时候,印度依然坚定地在两道“红线”上划下了底线。 这究竟是在维护国家利益,还是不过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呢? 印度划出的这条红线,背后有它的苦衷和盘算。 首先,印度的农业是近八千万小农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他们大多资金短缺,耕作技术原始,却共同承担着养活整个国家的重担。 一旦美国技术先进、成本低廉的转基因农作物涌入,这些小农户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失业的阴影将笼罩在他们头上。 更可怕的是,这是一段惨痛的历史。 2000年代,印度曾引进美国转基因棉花,结果种子价格昂贵,收成却远不如预期。 无数棉农血本无归,最终走上绝路,酿成了约20万人自杀的悲剧。 这段往事让印度对“种子主权”变得异常敏感。 况且,印度还是全球主要的“非转基因大豆、大米”出口国,这张名片在欧洲和中东市场颇受欢迎,自然不希望被转基因产品搅了局。 而在乳制品方面,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牛奶生产国,其奶农团体的反对声浪同样巨大。 这并非仅仅是市场竞争,而宗教和文化也有所牵涉。 印度教徒和素食主义者对牛肉及其衍生物敬而远之,而美国的牛只可能喂养含牛血粉的饲料,转基因作物也可能含有动物基因,这让印度民众对美国乳制品天然就有一道心理防线。 同时,印度科学界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也争论不休,因此在准入上始终把关严格。 印度政府甚至想拿这条农业“红线”当筹码,换取美国在科技合作上的让步,不过,美国对此似乎并不感冒。 但在这条“红线”之下,印度的农业与奶制品产业已是伤痕累累。 印度的农业效率低得惊人,全国六成人口务农,人均土地却只有可怜的1.15公顷,耕作方式还停留在人力阶段。 相比之下,美国的大农场用飞机播种、卫星施肥,成本极低,规模巨大。 甚至连邻国越南的水稻单产,都比印度高出四成。 更讽刺的是,印度政府每年投入高达25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却大多石沉大海。 资金被层层截留,最终能落入农民手中的数额寥寥无几。 农民辛苦一年,收入还不如城市里的清洁工,根本买不起像样的种子和化肥,政策的“肠梗阻”现象十分严重。 乳制品行业亦是乱象丛生。 尽管政府设立了“乳制品加工及基础设施发展基金”,但牛奶冷却罐、电子检测设备等基础硬件严重不足。 牛奶从牛棚运到加工厂,在卡车上颠簸几天是常事,送到时多半已经变质。 谁都明白,一旦美国那些工艺成熟、质量稳定的乳制品涌入,数千万印度奶农恐怕会立刻失去生计。 进一步看,印度在国际上的麻烦也不少。 美国曾联合多国在WTO控诉印度对食糖和大米的补贴严重超标,最终印度败诉。 这不仅让它颜面扫地,也削弱了它在谈判桌上的底气。 印度重回谈判桌时,惊觉己方所握之牌寥寥无几。 美国觊觎的是印度广阔的市场,而印度所引以为傲的农产品,美国却兴味索然。 反观印度,对美国的苹果、杏仁、液化天然气等产品需求旺盛。这种需求上的错位,让谈判从一开始就不太对等。 回顾过去,印度也并非没有妥协过。 此前为了与东盟达成自贸协议,印度曾将棕榈油关税下调50%,直接损害了国内农民的利益,但政府最终还是选择了让步。 在这次会谈中,印度同意向美国出口的杏仁、胡桃等农产品进口关税,这似乎意味着,农产品与奶制品之间的“红线”,并不是不可跨越的。

0 阅读:1
酸酸甜甜小菊

酸酸甜甜小菊

酸酸甜甜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