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歼10C飞行员太凡尔赛了,因为巴铁空军前参谋长很凡尔赛地表示巴基斯坦的歼10飞行员在印巴空战后,抱怨平时训练太苛刻,因为平时训练把印度想象地太厉害了,所以训练要求太高了,结果印巴空战一打,才知道印度空军远没有想象中厉害,按照平时训练的要求,一下子就把印度战机击落了! 巴基斯坦其实一直在以近乎苛刻的要求锤炼自己的飞行员,为了应对印度这位长期假想敌,巴空军每天的训练都把“敌人”想象成装备最先进、反应最灵敏、战术最狠的那种极致状态。 训练上不论是复杂的电磁干扰、高空高速的对抗,还是几架不同机型协作,这些都成了“日常套餐”,目的很简单就是让飞行员们无论遇到多难缠的对手第一时间能找到破绽,保持冷静,团队间配合得丝丝入扣,他们就是在用最难的题目,准备最难的考试。 巴基斯坦在信息化建设上也没落下,像Link-17这样的国产数据链其实已经用到了实战指挥里,通过这种技术,他们把每个飞机、地面控制中心和预警系统串成一个整体,哪怕情况变化再快,信息都能及时分发下去。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准确的战场态势,行动也就变得非常顺畅,飞行员们在训练中就被灌输了这种“体系作战”的思路,个人技术固然重要但团队的默契联动和信息流通效率才是致胜的关键。 这套极限化训练思路,让巴铁飞行员们平时“吃了不少苦”,但在真刀真枪的空战里,他们很快发现,“敌人”其实并没有预想得那么棘手,在后来的复盘会上飞行员们反倒觉得自己训练时把对手想得太厉害,实战和训练难度都没法比。 按巴基斯坦原先的心理预期印度飞行员应该也有完善的数据链,装备协同作战能力也不差,战机配置还可能优于自己,日常作战模拟都是顶级挑战模式。 真到战场上发现对方配合没那么紧密信息发得慢,攻击套路还停留在老路子上,几乎还没等巴基斯坦飞行员使出全力就已经取得了战果。 印度这些年空军的发展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阵风”这种新装备上,这些先进战斗机单项硬件性能不差,数据链和通信系统也是国际一流水平。 装备归装备体系归体系,印度虽然引进了不少高性能战机,但在全体系数据链接入、互通和协同能力上还差了一截,有些战机虽然厉害,但本土系统和外购设备间对接不畅,整个作战流程的信息链条还不够灵活。 有高端预警机和通信卫星真正实战时,也容易出现各自为战或者响应拖沓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阵风再先进也难以发挥全部实力。 现代空战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拼的是飞机快不快、对空导弹打得准不准,现在拼的更多是“谁的反应快、谁的信息准、谁的协作更紧密”,数据链成了现代空军的生命线,只有把手里的资源通过网络串联起来,才能让作战效率最大化。 巴基斯坦的飞行员在这方面习惯了极限化训练,也养成了遇到未知情况会本能联合作战的逻辑,即便真的面对高水平的对手,也能靠扎实的流程和团队作战顶住压力,印度那边虽然战机更贵、人更多,但如果信息链不畅、网络中心没打通,整体战力提升就有限。 这种“把敌人想得最强,自己练得最狠”的思路,或许才是中小型国家空军真正能立足的原因,现实世界里,空军发展要拼的不只是钱和装备,更拼“准备得有多细、积累得有多深”。 印巴空军博弈双方在体系建设、数据链升级和训练规范上还会不断较劲,但已经可以确定的是,谁的准备更充分、团队配合更默契、数据链更畅通,谁就能在关键时刻拿到主动权,这场“训练极限-实战超越”的现象,也给全球很多希望走体系路线的空军提供了不错的真经。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16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