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当叶剑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7-05 12:17:57

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当叶剑英知道后,有点生气地对熊向晖说,你怎么退下来了,怎么也不和我打声招呼?叶剑英认为,熊向晖的能力强,也比较年轻,不应该退下来,应该再发挥余热。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熊向晖:一个人顶几个师;宝鸡政法——1976年熊向晖接到叶选基电话后,吩咐妻子:把叶帅给的茅台拿出来) 1982年,叶剑英元帅拿着熊向晖递交的退休报告,眉头慢慢皱紧。 这位年过六十的老同志突然提出退休,让他既意外又惋惜。 在叶帅眼中,经历过特殊岁月考验的熊向晖,正是国家建设急需的人才。 可任凭叶帅如何劝解,熊向晖的态度始终坚决。 思来想去,叶帅找来了荣毅仁。 希望这个和熊向晖交情深厚的朋友,能说动老战友收回心意。 组织对熊向晖的看重不是没有缘由。 时间回溯到抗日战争硝烟弥漫的岁月。 当时年轻的熊向晖接到组织特殊任务,潜伏到国民党将领胡宗南身边担任副官。 凭着过人能力,他很快成为胡宗南信任的得力助手,不仅被送入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更掌管机要事务。 1943年正值抗战关键时期,蒋介石密令胡宗南率部突袭延安。 熊向晖在会议记录上看到作战计划时,意识到形势危急。 胡宗南为掩人耳目,特意安排部队夜间行军,计划在数日内完成偷袭。 获取情报后,熊向晖借外出采买之机,迅速赶往秘密联络点传递消息。 延安方面接到情报后连夜部署。 当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紧急转移的同时,胡宗南突袭延安的消息已不胫而走。 社会各界纷纷声讨破坏抗日的行为,迫使蒋介石只得否认出兵计划。 恼羞成怒的老蒋严令胡宗南彻查泄密者。 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军事会议上,所有知情人全部被集中审查。 作为副官的熊向晖首当其冲。 面对胡宗南怀疑的目光,他不动声色地提议:“仅口头询问难有结果,应从全体接触过计划的人员查起。” 这看似配合调查的提议获得采纳,紧张气氛反而在军中蔓延开来。 熊向晖照常协助胡宗南处理军务,内心时刻准备着最坏结局。 数日后事情意外出现转机。 有人举报某军官曾私自致信延安,尽管信件内容不过是劝降宣传,胡宗南当即将其定为替罪羊处决。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而真正的红色特工仍在敌人内部继续潜伏。 其实胡宗南对身边副官早存疑虑。 这位西北王何等精明,又怎会毫无察觉? 只是实在舍不得这个既能替他处理公文、又能帮他分析军务的得力助手。 所以当熊向晖留学美国期间身份暴露时,胡宗南最终选择保持沉默,连蒋介石都没有告知。 这一念之差,倒让熊向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1947年历史重演。 胡宗南率大军再袭延安的情报,又经熊向晖之手提前送达。 等国民党军队抵达时,延安空空如也。 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乘专机亲临督战,胡宗南只得谎称取得大捷。 随着国民党在中原战场节节败退,熊向晖终于结束十二年的潜伏生涯,安然返回组织怀抱。 周恩来亲自将熊向晖带往起义将领聚会。 当人们惊讶地看着这位“胡宗南副官”出现时,周总理坦然介绍:“这是我们的同志,如今归队了。” 凭借特殊工作经历和流利英语能力,熊向晖被调往外交部工作。 在周总理言传身教下,他逐渐成长为熟稔外交事务的干才。 在外交战线奋斗二十年后,熊向晖自觉年事已高,决定主动让贤。 叶剑英接到退休报告时感叹:“六十出头正是经验丰富的时候啊!” 于是便有了请荣毅仁劝说的一幕。 老友相见直入主题:“叶帅和中央都希望你能协助我管理中信公司。” 见熊向晖还在犹豫,荣毅仁又正色道:“国家建设正值人才需求之际,我们这把老骨头还能做些实事。” 在真挚劝说下,熊向晖最终打消退休念头,转身投入改革开放的新战场。 这份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贯穿了他从隐蔽战线到外交舞台再到经济建设的传奇人生。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2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