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摩洛哥国王乘坐专机紧急回国,不料被6架美制F-5战斗机猛攻,专机被打成了马蜂窝,8人当场身亡,眼看着从高空坠落,对方仍不放心,一架F-5不顾一切地撞向了国王专机。 20世纪70年代初,摩洛哥正处于哈桑二世的统治下。他于1961年继承王位,作为阿拉维王朝的领袖,既是国家的政治核心,也是宗教上的“信徒指挥者”。哈桑二世试图在现代化改革和专制统治之间找到平衡,推动经济发展,但国内问题依然严峻。当时,摩洛哥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磷酸盐开采和旅游业,虽然1968至1972年的五年计划实现了年均6%以上的增长,但预算赤字、外汇储备流失和城市高失业率让社会不满情绪不断累积。 政治上,哈桑二世通过1962年宪法赋予自己绝对权力,可以直接任命政府官员甚至解散议会。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引发了反对派的强烈反弹。1965年议会解散后,摩洛哥进入长达五年的紧急状态,社会矛盾被暂时压制,却未真正解决。1971年7月10日,哈桑二世在斯基拉特海滨王宫庆祝42岁生日时,遭遇了一场大规模政变。约1000名军校士兵在军官领导下突袭王宫,造成91人死亡、133人受伤,包括国王的弟弟。哈桑二世侥幸逃生,随后任命亲信穆罕默德·乌夫基尔为国防部长,加强对军队的控制。然而,这场政变暴露了军队内部的不满,埋下了更大危机的种子。 1972年8月16日,哈桑二世从巴黎勒布尔热机场起飞,乘坐波音727返回拉巴特-萨利机场。飞机飞至摩洛哥北部特图安上空时,6架隶属皇家摩洛哥空军的F-5战斗机突然出现。这些原本用于保卫国家的美制战机,此刻却成为了叛乱的工具。攻击由肯尼特拉空军基地指挥官库埃拉少校领头,他率先开火,炮弹如暴雨般射向专机。机身瞬间被打得满目疮痍,8名乘客当场丧生,40人受伤,两台发动机被击毁,仅剩一台艰难运转,飞机随时可能坠毁。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机长卡巴吉凭借丰富经验尽力稳住飞机,而哈桑二世则展现出惊人的冷静。他站在驾驶舱内,观察外面的战斗机,迅速思考对策。库埃拉通过无线电警告专机,要求其降落在肯尼特拉机场,否则将彻底击落。哈桑二世不为所动,坚持飞往拉巴特。叛军飞行员随即加大攻势,一架F-5试图泼洒燃油并点火焚烧专机,但未能成功。库埃拉少校亲自驾驶战机冲向专机,试图撞毁目标,却因失控仅擦过尾翼,发出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关键时刻,哈桑二世抓起无线电,用沉稳的语气喊道:“停止射击!暴君已死!”这一招出人意料,叛军飞行员误以为国王已死,任务完成,纷纷撤退。然而,一架F-5在撤离时仍扫射了拉巴特机场的接待队伍,导致更多伤亡,现场燃起浓烟和火光。最终,专机带着满身弹孔,艰难降落在拉巴特-萨利机场。哈桑二世毫发无伤地走下飞机,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救援,场面一片混乱。 专机着陆后,危机并未结束。大约90分钟后,几架F-5又对拉巴特王宫发动攻击,机枪和火箭弹掀起浓烟与碎石。然而,哈桑二世早已离开王宫,叛军的行动再次落空。与此同时,国王迅速召集忠于自己的部队,准备反击。忠军包围了肯尼特拉空军基地,由于基地内居住着约3000人,包括700名美国人,围剿行动异常谨慎,最终未发一枪便控制局面。库埃拉少校因战机受损被迫跳伞,随即被捕。 这起政变的幕后主使很快浮出水面。哈桑二世的亲信、国防部长穆罕默德·乌夫基尔被认为是策划者。政变失败数小时后,乌夫基尔被发现死亡,官方称其自杀,但其背部和头部的多处枪伤让人怀疑他可能被秘密处决。另一名主谋、肯尼特拉基地指挥官穆罕默德·阿梅克拉内逃往直布罗陀,却被引渡回国并被枪决。随后,军事法庭审判了220名涉案空军人员,11人被判死刑,32人获3至20年监禁,其余177人被无罪释放。 哈桑二世借此机会大刀阔斧地整顿军队。他取消了国防部长和高级将领军衔,将安全部队直接置于自己指挥之下,国防部改为由一名总秘书领导的“国防行政部”。乌夫基尔的妻子和六个孩子被送往阿特拉斯山脉的秘密监狱塔兹马马特,遭受近20年的残酷监禁,这一做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这次专机袭击事件进一步巩固了哈桑二世的统治。他通过果断行动和军事改革,消除了眼前的威胁。然而,军队内部的不满和对王权的挑战并未彻底消失,哈桑二世此后对身边亲信更加警惕。这起事件也暴露了摩洛哥政治的脆弱性,为日后的改革埋下伏笔。
7月4日,全球又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美军公开回应伊朗买40架中国战机。
【114评论】【2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