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我们组了两次三边会谈,印度不高兴了!印度点名警告称,所有南亚国家必须学会在印度和中国之间取得平衡,否则邻国的任何冒险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代价。 7月1日,印媒刊文表示,上周,中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中国昆明举行了首次三边会议。讨论的重点是深化合作并探索更深层次接触的可能性。 印度为啥这么着急?说白了,它一直把南亚当自己的 “后院”,觉得这一片儿都得听它的。 过去几十年,印度对邻国的态度就像家长管孩子,经济上卡脖子,政治上施压,甚至直接插手别国内政。 比如尼泊尔的马德西人问题、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问题,都被曝出有印度的影子。这种 “控制欲” 让南亚国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 现在中国主动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合作,还绕过印度搞了个新机制,这等于在印度的 “后院” 开了扇窗,让邻国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就说这次昆明会谈,三国直接敲定了 12 个合作领域,从贸易到基础设施,再到气候变化,都是实实在在的项目,而且当场成立工作组推进。更关键的是,中国明确邀请印度加入,但前提是大家平起平坐,不能再让印度当 “老大”。 这对印度来说,简直是打脸 —— 它习惯了发号施令,突然要和 “宿敌” 巴基斯坦同桌吃饭,根本拉不下这个脸。所以印度外交部连夜发警告函,表面上是威胁邻国,其实是害怕自己的霸权地位被撼动。 印度的焦虑,还和中国在南亚的布局有关。这些年,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 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合作,建港口、修铁路,帮着搞基建。印度一看,这哪行啊?它一直把印度洋当自家泳池,生怕中国在这儿插一脚。 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印度死活不承认,说这项目 “侵犯主权”,其实就是担心中国通过巴基斯坦把影响力渗透到南亚腹地。 更让印度难受的是,连俄罗斯都公开支持中巴经济走廊,还想把它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这等于印度在国际上被孤立了,能不着急吗? 印度的警告,其实也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它心里清楚,光靠威胁解决不了问题,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影响力在下降。 就像印度外长苏杰生,一边喊着 “印度必须准备好对抗中国”,一边又说 “中美博弈为印度提供了机会”。 这种矛盾心态,反映出印度既想借美国的力量压制中国,又怕被美国当枪使。结果就是,印度在中美之间来回摇摆,既没占到便宜,还把邻国都得罪了。 对南亚国家来说,印度的威胁根本不管用。孟加拉国早就受够了印度的控制,这次三边会谈上,它对新机制特别积极,就是想摆脱印度的 “夹板气”。 巴基斯坦就更不用说了,和印度打了几十年交道,知道印度的威胁就是纸老虎。反倒是中国的合作模式更实在,不附加政治条件,还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好处。所以印度越警告,邻国就越往中国这边靠,这就是现实。 印度要是真有本事,就该学学中国,用合作代替控制,用发展赢得尊重。可印度偏不,非要搞霸权那一套,结果只能是把自己越推越孤立。 就像王毅外长说的,“龙象共舞才能共赢”,中印要是能放下成见,一起为南亚的发展出力,那才是真正的大国担当。但现在看,印度离这个境界,还差得远呢。 说到底,印度的警告就是一种 “霸权焦虑” 的表现。它害怕失去对南亚的控制,害怕中国的崛起改变地区格局。 但时代变了,靠威胁和控制过日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南亚国家要的是平等合作,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不是当印度的 “附属国”。 印度要是不明白这一点,继续搞霸权那一套,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己把自己边缘化,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
印度专家:中国无需对实力远不及他的国家让步在印度媒体的一档连线节目中,一位印度
【102评论】【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