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声称,不看好中国能够超越美国,该专家表示,中国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美国世纪

遥遥谈趣 2025-07-04 10:20:51

德国专家声称,不看好中国能够超越美国,该专家表示,中国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美国世纪将会延续!7月2日,德战略专家马库斯·楚伯表示,中国似乎正在远离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梦想。房地产危机、部分的产能过剩、出生人口减少,这些内部弱点正在拖累中国的发展势头。中国看起来仍然强大,但问题依然显而易见。 房地产这几年确实难,有些房企出了问题,房价也有波动。但国家早就开始行动了。你看,政府专门发债 4.4 万亿,用来收购那些没人买的房子,改成保障房给年轻人住。 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一口气启动了 25 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把老破小变成现代化小区。就像北京的胡同改造,既保留了老北京的味道,又装上了暖气和抽水马桶,居民住着舒服,还拉动了装修、家电这些消费。 2025 年一季度,新房销售已经开始回暖,这说明市场在慢慢稳定。而且现在政策更强调 “好房子”,层高要 3 米以上,还要有智能系统,这不是简单的盖房子,而是在升级整个产业。 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确实,钢铁、水泥这些传统行业过去有点多,但国家早就开始调结构了。你去河北看看,以前的钢铁厂现在都装上了脱硫设备,炼出来的钢材能造航母甲板。 汽车行业更是翻天覆地,比亚迪、蔚来这些中国品牌,2025 年一季度 5G 车载设备出货量暴涨 134%,连奔驰、宝马都跟着学,在国产车上装 5G。 这哪是产能过剩,分明是技术升级。国家还搞了 “中国制造 2025”,重点发展芯片、新能源这些高科技,就像华为的 5G 基站,全球每三个就有一个是中国造的。 说到人口,这确实是个挑战。但国家也在想办法。三孩政策虽然效果还没完全显现,但各地都在加码支持。江苏镇江给生三孩的家庭每月发 500 块补贴,广州建了 2000 个普惠托育点,让双职工家庭能放心上班。 更重要的是,咱们的教育水平在提高,每年有 1000 多万大学生毕业,这是多大的人才库啊。就像深圳的大疆无人机,一群年轻人用技术把产品卖到了全球,这就是人口质量的力量。 回头看看美国,日子其实也不好过。36 万亿美元的国债像座大山,光利息就超过了国防预算。政治极化严重,两党天天吵架,连个预算案都难通过。 2025 年一季度 GDP 居然萎缩了 0.3%,制造业 PMI 勉强在扩张边缘,消费者信心跌到了 2021 年以来的最低点。 再看看中国,一季度 GDP 增长 5.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上调了咱们的增长预期。美国专家自己都承认,中国经济的韧性让人惊讶。 有人说美国有创新能力,可咱们的 5G、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哪一样不是世界领先?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储能技术,连特斯拉都要找咱们合作。 美国确实有硅谷,但中国的科创板也在孵化新的科技巨头。咱们还有超大规模的市场,14 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最大的创新动力。 其实,中国从来没想过要 “取代” 谁,咱们的目标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像 “一带一路”,不是要搞什么霸权,而是和沿线国家一起修路、建港口、通电网,让大家都能发展。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比美国到处制裁打压要得人心多了。 那位德国专家可能没看到,中国解决问题的速度有多快。房地产的问题,咱们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来化解;产能过剩,咱们用技术升级和新基建来消化;人口问题,咱们用教育和人才政策来应对。 这些措施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系统性的改革。就像下棋,美国可能在某个局部占优,但中国在下一盘大棋,从 5G 到新能源,从国内大循环到一带一路,每一步都在为未来布局。 历史从来不是线性发展的,谁也不能断定哪个国家能永远领先。美国过去确实厉害,但现在的问题也不少。中国虽然面临挑战,但发展的势头没变,潜力还在。 那位专家的话,听听就算了,咱们该干嘛还干嘛。毕竟,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超越谁,而是为了让 14 亿人都能过上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这种内生的动力,才是最强大的。

0 阅读:0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