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女子1988年丢了儿子,为了找娃,她跟丈夫离了婚。32年后,她终于在四川找到了儿子。谁料,刚见面,儿子却说“妈妈,我见过你。” 2020年春天,在四川某地的一间公安局DNA认亲办公室内,一位中年妇人推门而入,她的手指微颤,脚步有些踉跄,却直直地望着站在屋中的那个男孩,几秒之后,男孩忽然跪下,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开口,这场分别三十二年的母子重逢,就这样在万千沉默中开始。 三十二年前的秋天,李静芝是单位选派外出培训的人员,培训地点在外地,为期一周,出发前,她匆匆在家收拾行李,儿子嘉嘉还在身边蹦蹦跳跳,吵着闹着让妈妈早点回来。 培训进行到第三天,李静芝接到了丈夫打来的电话,说孩子不见了,她整个人像突然被抽走了力气,手里的电话差点掉落在地,她没来得及多问,只是立刻买了最近一班车赶回西安,火车颠簸的几个小时里,她脑子里一直在转着各种念头,却始终无法接受那个最坏的可能。 回到家后,等着她的是无尽的沉默与混乱,丈夫呆坐在沙发上,几位亲戚围着不停劝慰,孩子的外祖父母和爷爷奶奶已经哭得说不出话。 那天中午,丈夫带着嘉嘉出门散步,因为天气热,孩子喊口渴,他们便去了附近的酒店买水。父亲只是进屋几分钟,孩子便不见了踪影。 那是1988年,没有监控设备,没有网络报警系统,一切都像凭空消失一样,报警、寻找、张贴启事,全都在进行,但线索很快就断了。 李静芝无法接受现实,她辞去了工作,把家中积蓄几乎全部投入到寻子的路上,她印了成千上万张寻人启事,骑着自行车在西安及周边城市一家一家地发,有一点点模糊线索,她都会毫不犹豫地赶去核实,可惜每一次都是希望落空。 丈夫起初也跟着寻找,但渐渐地他觉得生活总要继续,试图说服李静芝再要一个孩子,重新开始生活,但她不能接受这个提议,在她眼里嘉嘉不是可以被替代的,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终选择了分开,离婚后李静芝独自一人走上漫长的寻子之路。 这些年她的脚步遍布全国许多城市,她曾加入多个寻亲组织,也曾参与到别的家庭的寻找行动中,她从未放弃,她坚信只要没有确凿的死亡信息,孩子一定还活着。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她在网站上发布信息,接受采访,参加寻亲类电视节目,还将自己的DNA录入公安数据库,她知道也许孩子长大后会看电视,也许某个夜晚会突然想起亲生父母的模样,也许就在那样一个瞬间,他们可以相认。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四川,嘉嘉在一个普通家庭长大,被改名为毛寅,养父母婚后多年无子,把他当作掌上明珠抚养,他从小生活安稳,接受良好教育,也被告知了自己的来历,他虽然对亲生家庭充满好奇,但无从下手,只能偶尔看看电视上的寻人节目,试图寻找蛛丝马迹。 他曾经看到一位陕西母亲在节目中讲述失子经历,那女人脸上的悲痛莫名令他心悸,他觉得她的眼神太熟悉,但又无法解释这种感觉,只是把这印象藏在了心底多年,直到2020年,公安系统通过DNA对比,终于捕捉到这条深藏多年的血缘联系。 当通知发出时,李静芝几乎不敢相信,她怕再次被希望骗倒,但又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这一次,她依旧带着那些泛黄的寻人启事,只身前往四川,那一刻的她,和三十二年前那个失魂落魄的年轻母亲相比,头发早已斑白。 她推开门,看到了那个男孩,一眼便认出,那是她的孩子,他的眉眼像极了父亲,脸部轮廓却有她年轻时的影子,而最令她震撼的是,男孩竟说他曾在电视上见过她,原来母子的牵挂并没有断过,只是命运让他们走了最远的路,才得以重新相聚。 那一年春天的相认,像是命运终于给予她的回报,三十二年的等待,不是童话,而是她用尽全力走出的真实人生。 信源:人民日报——终于找到你!这一声“妈”,她等了32年
1950年12月的一个清晨,四川通江县大兴乡二村,民警冲进一间简陋茅屋时,发现一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