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7月3日消息,俄罗斯海军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将在库尔斯克州阵亡。副司令级高官被炸死,这不是意外,这是一次“重磅示警”,镌刻着俄军高层的“战死潮”。冷静想想:这么多将官被击毙,这不是勇气,是体系的问题。 古德科夫今年3月才被任命,掌海军步兵(也就是海军陆战队)大局。可没熬到一年,连同另一俄罗斯将军和至少10名士兵一起死在乌克兰科雷涅沃指挥所。这一击,是乌军精确制导武器的成果:火炮、导弹、无人机同步上阵,高效致命。 俄海军步兵此前战绩优异,尤其是810旅、155旅两支海军陆战被带到克里姆林宫领奖,号称“亲伸到普京面前的海军英雄”。可好成绩换来的是高层频频登上“阵亡名单”。少将死得太多,不合理,少将不是炮灰,他们不该像前线中尉那样频遭空袭。 关键问题是:俄军通信系统在北约侦察经纬之下,已经像悬着的红布,高级别无线被破解、被插监听链,简直是在公告“这里有将军”。乌军定位后,用海玛斯、精确导弹点名收割,动真格。不怪将属于指挥敢跳到坦克上指挥,而是他们没防护、没伪装、通信还当开放频道那样嚣张。 俄罗斯连任命后安全都搞不好,将官排着队阵亡,风险无法忽视。这并非偶然,也不是勇气,是战略重大失误。北约侦听+乌军精打细算的打击节奏,让俄高层成为移动诱饵。你说俄军勇敢?是,他们敢冲在前;你说他们拼命?没错。但把“猛”当上策,是自毁式蠢勇。 这轮俄官死亡潮,是既有挑战,又是机会的窗口。对俄来说,每一位将官牺牲,都削弱了指挥体系的连续性,留下战术真空。乌军则稳扎稳打,把俄军高层,击中,进一步瓦解其体系信心。北约提前收割成果,只需越过频段,等待指挥部发声,就算前线战果少,政治心理战胜利却是实打实碾压。 俄军要想止住将级灭顶,得回头重建通信隐蔽、防侦能力,加固指挥站点防护,走防御路线,而不是继续“以牺牲换胜利”的硬抗冲锋。这不是意气用事的作风问题,而是大的军事战略点破后,俄军仍没醒。 总结一句话:俄军仍在用“硬拼勇气”走捷径,把系统和安全挂在嘴边,结果却频繁送将。这不是能打仗的问题,是打仗时能活下来的基本诉求:别把将军当炮灰,别把系统当信仰,除非你准备承受将级灭族。 希望这次阵亡能成为俄军重建体系的拐点,不然,下一个报告里,还会有人说“又有将军阵亡”。那时,所谓辉煌战绩,恐怕只剩茶余饭后的唏嘘。
7月4日,全球又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美军公开回应伊朗买40架中国战机。
【64评论】【9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