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重庆,女大学生为减轻家里负担,暑假给人做家教,不料,家教结束后,主人家

巴普罗独白 2025-07-04 15:17:27

7月2日,重庆,女大学生为减轻家里负担,暑假给人做家教,不料,家教结束后,主人家竟然耍赖,以手头资金周转不开为由,拒绝支付女孩工资4100元。最后更是直接拉黑了女大学生,女孩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报警!没想到,当民警找来时,主人家态度更加让人气愤。   (信源:极目新闻——女子拖欠大学生家教费用近一年,网友扒出其支付宝账号并留言辱骂,律师:涉嫌违法)   大学生用知识和汗水赚取学费,本应是一场双赢。孩子成绩提高,学生获得报酬,皆大欢喜。可当这份付出换来的不是酬劳,而是欺骗和否定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这不再是简单的经济纠纷,而是对诚信的践踏。   最近两起家教风波,就撕开了非正规教育服务市场的难堪一角。   在重庆,女大学生小郑为一个孩子考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她前后上门17趟,辅导了41个小时,为了省几块钱公交费宁愿走路,还自掏腰包买了数百元的学习资料。孩子最终如愿考上重点初中,家长陈女士的态度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面对四千多元的家教费,她先是百般拖延,继而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谁知一年后小郑带父亲上门讨薪,才发现对方早已连夜搬走,人间蒸发。   小郑的遭遇并非孤例。另一位女大学生家教,也正为辅导费发愁。她在一家培训机构的安排下辅导学生,孩子的单科成绩确实提高了十几分。结算费用时,家长却冷冰冰地甩来一句:“就你这样辅导,还好意思要钱?”   这位家长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轻松”,大部分时间只是让孩子做卷子、改错题,没有达到她心中“质的提升”。   女家教反复解释,应试教育下,短期内最高效的提分方法就是大量练习和订正,单科十几分的进步,累积起来就是质变。可这些解释在对方的固执己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两起事件,两种糟心,却共同指向了当前家教市场深藏的病灶。   首先,大量像小郑这样的大学生,因无正式合同,在交易中很被动。他们付出时间精力,维权却无凭证。一些家长因“大学生好欺负”,肆意拖欠甚至跑路。此类经济纠纷,报警处理旷日持久,即便找到人,对方一句“没钱”也让人无奈。    进一步看,行业标准缺失是更深层次原因。不仅个人家教,许多培训机构也缺乏规范。如被质疑教学方式的女家教,问题在于服务开始前,没人明确“好”的教学与“质的提升”的定义。   学生成绩涨了家长却不认账,是双方对“交付成果”认知错位。这种事前不明确、事后难理清的状况在很多服务行业普遍存在。一位有经验的培训机构老板坦言,他最怕的不是教不会学生,而是无法用清晰数据和事实给信任他的家长交代。    那么,面对乱象,如何重建信任?   对大学生家教而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第一步。签一份简单的服务协议,写明教学内容、时间、费用和支付方式,并不麻烦。上课记录、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都是关键证据,必须妥善保留。有条件的话,通过资质齐全、口碑好的正规机构合作,也能多一层保障。   培训机构和家长同样需建立规则并照章办事。机构可借鉴学校考核方式,细化课程知识点打分,让学习效果清晰可见。服务开始前,双方应明确教学目标、方式和衡量标准,避免争议。   更重要的是,老师要与家长高频有效沟通,用事实说话,而非期末算总账。当然,家长应理解尊重教育服务价值,为知识付费是对劳动的基本尊重。    最后,社会和法律的介入也不可或缺。失信行为需要被曝光,只有让失信的代价变得足够高,才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同时,也需要探索更便捷的法律维权途径,并推动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为准则,让市场告别野蛮生长。   诚信,是任何交易的基石,在教育服务中尤其如此。如果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这样的家长,又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大学生的知识和汗水可以被随意践踏,今后谁还愿意投身其中?   你觉得,像陈女士这样的家长,该不该被全网曝光?

0 阅读:21
巴普罗独白

巴普罗独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