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圣城盾牌反间谍行动重创以色列情报网
2025年6月一场伊朗史上规模最大的反间谍行动震撼全球:700多人被捕,1万多架微型无人机藏在城市角落,甚至连医生、军官、安保人员都成了摩萨德的“眼线”,而且其中一架自杀式无人机的目标,竟然是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的家。
这场风暴带来的震撼,不只是对伊朗。它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国家安全的最大破绽:不是敌人强,而是“自己人”不可靠。
6月13日以色列发动了一场代号“雄狮的力量”的空袭,短短48小时内精准打击伊朗36个军事目标,炸死20多位高级将领,而背后真正的“杀手锏”,正是伊朗自己人。
伊朗防空系统事发当天全线瘫痪,雷达像瞎了一样,革命卫队总司令所在的地下掩体位置,被安保团队成员偷偷传了出去,一场高层会议刚开始不到10分钟,F-35战机精准投弹,会议室瞬间变废墟。
这是精心布设的“内崩链条”,摩萨德早在伊朗内部埋下了“人肉GPS”,配合技术手段远程遥控导弹、干扰雷达,连无人机都能伪装成快递盒、鸟、甚至玩具。而这些“武器”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在伊朗自己城市、医院、机场、仓库里一架一架组装出来的。不难看出这次被彻底摧毁的,不只是伊朗的军事基地,更是它的“信任系统”。
伊朗在6月25日启动了代号“圣城盾牌”的全国反间谍行动,查出了12个省的700多名间谍,甚至还有直接参与反间谍工作的高官叛变。革命卫队内部一名主管,直接把边境监控数据交给了敌方,而另一个例子听起来更为讽刺,那就是伊朗在边境查获200公斤C4炸药,藏在伪装成“渔业设备”的货物里,这也正是出自是内部海关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手笔。
事后伊朗一边处决间谍27人,一边全国通缉“社交媒体亲以言论”的用户。司法广场的绞刑架成了德黑兰最亮眼的“政治警示牌”。但问题是杀得了“人”,堵得住“信任的漏洞”吗?
在中东的乱局中,真正危险的不是导弹,而是“合法入境者”。摩萨德通过医疗物资、贸易通道、印度籍工人签证等方式,把间谍送进伊朗,在伊斯法罕,一个神经科医生父子档,居然在家里地下室藏着300架待组装的无人机。医院CT扫描仪的木箱里,塞着的竟然是微型炸弹。被抓的73名嫌疑人中有不少是印度公民,拿的是合法签证,干的却是“间谍活儿”,这说明传统的“防线逻辑”已经失效了。
摩萨德这次用的是什么工具?不是传统的对讲机、密电,而是TikTok、比特币,他们用短视频传达任务,用虚拟货币支付佣金,底层招募的全是“经济困难的年轻人”。如今的间谍不再戴墨镜穿风衣,而是穿着白大褂、拿着快递、刷着手机。热点解读伊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