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李鸿章的墓前,突然来了30多名男子。他们手拿工具准备挖开李鸿章的墓,建一座钢铁厂。可是,当他们进入墓室内却有了惊人的发现! 1958年,合肥郊外,李鸿章的墓前突然来了30多名男子,手拿铁锹锄头,气势汹汹。他们不是来祭拜,而是要挖开这座晚清重臣的墓,建一座钢铁厂。谁能想到,这帮人费尽心思钻进墓室后,却发现里面藏着让人瞠目结舌的东西。 要聊1958年的事儿,先得说说李鸿章是谁。这家伙生在1823年,安徽合肥人,家里还算有点书香气。他从小脑子好使,1847年考中进士,进了翰林院,算是迈进官场第一步。后来太平天国起义闹得凶,他跟着曾国藩混,1862年拉起一支淮军,专门对付太平军。在上海、苏州打得挺狠,1864年还攻下常州,抓住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立了大功,清廷高兴得不得了,封他太子太保,还赏了黄马褂,那可是顶级的荣誉。 平了太平天国,李鸿章没闲着,开始搞洋务运动。他觉得中国得学西方技术,不然老挨打。于是,他在上海弄了个江南制造局,造枪造炮;在天津建了北洋水师,买军舰护海防。除了军事,他还搞民用工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想法是让国家强起来。他还弄了个北洋水师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总之是想让中国跟上趟儿。 可这人也有争议。1870年,他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外交25年,跟洋人签了一堆条约,像《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割地赔款,国人气得骂他是“卖国贼”。不过也有人说,那时候清朝太弱,他也没辙,只能硬着头皮谈,能保住点啥算啥。1901年,他病死了,78岁,清廷给他追封太傅,谥号“文忠”,挺风光地葬在合肥东郊大兴集,墓地修得那叫一个结实,用的是英国进口耐火砖。 1958年,各地都在拼命炼钢铁。合肥也不例外,想扩建钢铁厂,可厂址附近正好有李鸿章的墓。那年头,大家伙儿一提李鸿章就咬牙切齿,觉得他是卖国贼,墓留着干啥?地方上批了文件,派了32个生产队队长,扛着工具就去了大兴集。 这帮人到墓地一看,杂草长得老高,墓碑字都快看不清了。他们抄起家伙就开挖,可墓道硬得跟铁似的,耐火砖砌得严严实实,锄头下去就叮当响,火星子乱蹦。挖了半天没进展,有人急了,说用炸药试试。点上引线,轰一声,烟尘滚滚,可砖墙就裂了几条缝,还是没开。折腾到最后,一个队长拍脑袋说,咱从旁边挖条地道吧,钻进去得了。 地道挖了好几天,窄得只能爬着进,土腥味呛人。终于凿开墓室一角,几个人钻进去,里头放着两口棺材,一个是李鸿章的,一个是他夫人赵小莲的。打开赵氏的棺材,遗体还挺完整,旁边有个木盒,装着两块金晃晃的东西,15公斤重,大家以为发了财,结果一看是镀金铜块,啥也不是。李鸿章的棺材里也没啥稀奇,眼镜、怀表、拐杖,外加一把宝剑,剑鞘花纹挺精致。他遗骨下还有七枚金币,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赵氏身上盖着慈禧赐的经被,绸子滑溜溜,颜色还鲜艳。 可当时谁管这些啊?大家眼红心热,觉得李鸿章就该挨收拾。有人拿绳子捆住他遗骨,拖出墓室,绑在拖拉机后面,拉着满街跑,围观的人指指点点,骂声一片。 拖拉机拉着遗骨跑了一圈,骨头颠得散了架,掉沟里碾泥里,找都找不全。赵氏那块经被让人拿回家当被子盖,宝剑给戏剧团拿去当道具使。那两块“金砖”鉴定完就是铜块,值不了几个钱。墓地最后被推平,钢铁厂盖起来了,李鸿章这辈子算彻底“凉”了。 到了80年代,风向变了。人们开始冷静下来看李鸿章,觉得他搞洋务、北洋水师,还弄铁路电信,也不全是坏事。1985年,墓地剩个享堂,被列为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修好了,2003年对外开放,后来还成了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那儿是景点,游客去参观,能看到李鸿章的生平介绍和几件文物,不少人感慨,这老头的功过还真不好一两句说清。
1863年12月,太平军苏州“八守将”杀死主将谭绍光,向淮军献城投降。李鸿章大喜
【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