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张卫健投资失败,手足无措时,他找到刘德华:“老板,我马上要破产了,你能不能借点钱,帮我度过这个难关。”没想到,刘德华想都没想,直接大笔一挥,开了4000万支票给他。
刘德华被誉为“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演艺生涯与深远的影响力。
刘德华出生于香港大埔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的离异让他早早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的父亲曾是启德机场的消防员,后来开了一家杂货店。尽管家庭条件不优越,刘德华从小便帮助父母在店里做事,负责写菜单和清洗餐具等。这段经历让他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品格,也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中学时期的刘德华并非传统的乖学生,相反,他常常惹事生非,甚至因调皮捣蛋被学校开除。这段艰难的校园生活让他与不少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他后来的人生注入了更多的自信与勇气。即使在面临家庭经济困难时,刘德华依然未曾放弃自己对演艺的梦想。
之后,刘德华顺利考入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正式进入演艺圈,成为了与梁朝伟等人并肩作战的同期生。训练班的经历锤炼了他的演技,也让他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后,他开始参演电视剧,1981年首次亮相荧屏,参演了电视剧《香港香港之江湖再见》,并在《鳄鱼潭》一片中饰演了一个杀手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凭借与周润发等大咖演员的合作,刘德华逐渐积累了人气。
然而,真正让刘德华声名鹊起的是他在电视剧《神雕侠侣》中饰演的杨过一角。这一角色成为他演艺生涯的突破点,凭借这部剧的超高收视率,刘德华迅速成为观众喜爱的明星之一。与此同时,刘德华参演了许鞍华执导的电影《投奔怒海》,凭借该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电影地位。
1985年,刘德华在事业的十字路口作出了重要决定,他拒绝了TVB为其量身定制的角色,并毅然转战电影圈。然而,这一决定也让他遭遇了电视台的“封杀”,并在接下来的400天内几乎无戏可拍。尽管如此,刘德华并未灰心丧气,反而在这段时间里不断磨练自己,为日后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好准备。
随后,刘德华进入了他的电影高产期,参演了超过50部电影,展现了极高的演艺潜力。这一时期,他塑造了多个经典的“情深烂仔”与“悲剧英雄”角色,特别是在《旺角卡门》中,他饰演的阿杰一角深受年轻人喜爱,并因此获得台湾表演艺术金龙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0年代,刘德华的事业进一步升温,尽管香港电影市场面临衰退,但他却凭借《烈火战车》《新上海滩》等电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给香港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张卫健,则成为了这场风暴中的受害者之一。他投入巨资购买的房产,转眼间就贬值了大半,甚至面临被银行收回的危险。而他自己,也因为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的边缘。
就在张卫健因投资失败而陷入绝境、甚至萌生轻生念头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他接到了一部戏的邀约,并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了不少好评。这部戏不仅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演员,也让他结识了娱乐圈的大佬刘德华。
对于张卫健来说,能得到刘德华的赏识和力捧,无疑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他激动不已,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然而,内心的喜悦还未持续多久,现实中的困境就再次将他拉回到了泥潭。尽管有了刘德华的支持,但张卫健仍然要面对巨额的债务和随时可能被收回的房产。他夜不能寐,愁眉不展,四处奔走,想方设法筹集资金。
张卫健东拼西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低声下气地求爷爷告奶奶,希望亲朋好友能够伸出援手。然而,当他真的开口借钱时,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在躲避他,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渡过难关。张卫健感到绝望和无助,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大海中挣扎的溺水者,身边没有一根可以抓住的稻草。
就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际,张卫健想到了刚刚签约自己的老板刘德华。他觉得也许刘德华能够帮助自己,但转念一想,自己才刚刚加入公司,就开口向老板借钱,实在是有些不妥。张卫健犹豫再三,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来到了刘德华的面前。
刘德华见到张卫健欲言又止的样子,主动问他是否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助。张卫健这才将自己投资失败、面临破产的窘境和盘托出。他恳求刘德华能够借钱给他,帮他度过难关。
令张卫健没有想到的是,刘德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表示愿意解囊相助。他爽快地问张卫健需要多少钱,张卫健伸出右手,用大拇指比了一个"4"的手势,示意4000万。刘德华追问了一句,4000万是否足够,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当即拿出一张支票,写下了4000万的数字,递到了张卫健的手中。
在刘德华的慷慨解囊下,张卫健成功渡过了难关。他用这笔钱还清了欠款,保住了自己的房产和公司。此后,他在刘德华的提携下,事业渐渐走上了正轨,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在接受采访时,张卫健常常提起这段往事,对刘德华的恩情感怀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