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郭德纲问马德华:“徐少华拍了9集的唐僧,怎么就不拍了?”马德华,说:“不就是,为了5块钱”。郭德纲不解地问到:“就因为5块钱吗?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原来,在《西游记》开拍之初,汪粤是最初的唐僧扮演者。
最初,《西游记》的唐僧由汪粤出演。汪粤当时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因其在校期间被导演杨洁发现而加入剧组。汪粤饰演唐僧的初期表现,尤其是在《除妖乌鸡国》一集中的角色塑造,引起了剧组的关注。
在导演杨洁的指导下,汪粤曾被安排到北京法源寺进行一段时间的生活体验,以更好地理解唐僧的角色特征。
汪粤不仅在塑造角色方面努力,并且在道具方面也有所创新,设计了后来剧中所用的“五佛冠”,这一设计被后来的唐僧演员徐少华和迟重瑞沿用。
然而,汪粤的演艺之路并未因此顺利展开。在拍摄了仅四集《西游记》后,他因担心唐僧这一角色会影响其未来的戏路而选择离开。虽然他曾收到导演杨洁的挽留,但最终还是决定中途退出。
这一决定让汪粤错失了更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唐僧这一角色也未能成为他演艺生涯的标志性符号。
正当剧组一筹莫展之时,杨洁导演看中了徐少华的形象,觉得他很适合饰演唐僧,于是力邀徐少华加入。 徐少华接到出演唐僧的通知时,正在剧组扮演另一个配角。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重任。为了塑造好唐僧的形象,他废寝忘食地研读剧本,揣摩人物性格,希望能够出色地完成这个角色。
那时的《西游记》拍摄条件非常艰苦,经费也十分紧张,演员们的片酬并不高。徐少华从配角转为主角,片酬却没有多大提高。尽管如此,他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一心想把唐僧演好。
可让徐少华没想到的是,在一次无意中,他发现自己的片酬竟然比扮演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演员少了5块钱?
这个发现让他很是困惑:大家都是主演,戏份也相差无几,为什么自己的待遇要比别人低呢?
徐少华私下与其他演员讨论了这个问题,大家纷纷表示不解。一些演员觉得,片酬的差异或许与每个人的知名度有关,毕竟当时六小龄童和马德华的名气确实比徐少华大一些。但徐少华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既然大家都是主演,承担的工作量也差不多,就应该获得同等的待遇。
徐少华决定去找导演问个明白。导演解释说,之所以给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演员多加5块钱,是因为他们在拍摄时要忍受化妆的痛苦。
孙悟空每天要贴满毛发,猪八戒则要贴上厚重的假肚皮、猪耳朵和猪鼻子,这些都给演员带来了额外的不适。而徐少华饰演的唐僧,并没有这些特殊的化妆需求,所以导演认为没必要给他加这5块钱。
徐少华听完导演的解释,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丝毫不比其他人少,凭什么要比别人低一等?他开始动了离开剧组的念头。
为了能名正言顺地退出,徐少华找到了一个理由:上大学深造。他向剧组提出,自己要报考山东艺术学院,恐怕不能继续拍摄了。剧组虽然挽留,但徐少华的决心已定。就这样,他在拍完第9集后正式告别了《西游记》剧组。
事后有人问起徐少华离开的原因,他总是说是为了上学。但马德华道出了其中的猫腻:山东艺术学院当时是允许函授的,徐少华完全可以一边拍戏一边学习,并不存在两者不可兼得的问题。马德华认为,徐少华最终还是因为那5块钱的片酬差异而离开了剧组。
徐少华的离开后,《西游记》剧组再次迎来了新的变动。迟重瑞成为了唐僧的第三任扮演者。迟重瑞并非最初的最佳选择,但由于前两任演员的相继退出,迟重瑞最终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在杨洁导演的指导下,迟重瑞逐渐塑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唐僧形象,并最终完成了整个西游之旅,成功地将唐僧这一角色演绎到底。
迟重瑞的唐僧形象与前两位演员相比更加坚定,他成功地将唐僧的智慧与慈悲传达给观众,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自己不一样的表演风格。
特别是在《救难小儿城》一集,迟重瑞饰演了双重角色,既要扮演唐僧,又要演孙悟空,这一挑战展现了他出色的表演能力。虽然迟重瑞的唐僧角色并没有受到如徐少华那样的推崇,但他仍凭借其坚定的表演风格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西游记》拍摄后,迟重瑞的个人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他娶了富商陈丽华,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与唐僧角色的形象颇为契合。相比之下,徐少华在辞演后虽然在其他作品中尝试过硬汉角色,但始终未能突破观众对他唐僧形象的认知,导致后来的角色表现不尽如人意。徐少华虽尝试转型,却未能在演艺圈中找到新的突破点。
《西游记》无疑是影响深远的文化作品,它的演员们的选择与更替,反映了当时影视行业环境和演员的命运。
汪粤、徐少华与迟重瑞三位演员,虽然各有不同的命运,但他们共同诠释了唐僧这一角色,成为了这一经典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些演员的经历,也成为了《西游记》背后不可忽视的历史篇章。
玉儿
迟重瑞演的最像最好,如果从始至终都是迟重瑞演唐僧《西游记》就更完美了。杨洁导演在拍摄资金(国家拨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克服重重困难拍出了这部不朽巨制真的是太难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