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不顾朱家骅的保释,将关押在渣滓洞的前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处决了。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7-03 14:21:18

1949年,毛人凤不顾朱家骅的保释,将关押在渣滓洞的前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处决了。这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的命运,早在8年前声讨“飞狗院长”孔祥熙,以其影响力带领学生发起运动时便注定了。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9年11月27日,重庆山城寒夜刺骨。 白公馆看守所内,周均时——这位曾师从爱因斯坦的留德物理学博士、著名教育家,被特务押往松林坡刑场。 在黎明将至的黑暗中,枪声响起,他倒在血泊中,生命定格在57岁。 他的殉难,是一代知识分子从科学救国走向革命道路的悲壮缩影。 周均时1892年生于四川遂宁。 少年时在重庆读书,受进步教师影响,萌发救国志向。 1906年随父赴上海,进入新式学堂中国公学,与熊克武、但懋辛等四川革命青年相交。 1913年,他考取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数理与弹道学。 一战炮火中仍坚持学习,获博士学位,并亲历爱因斯坦讲学。 留德期间结识寻求革命道路的朱德,成为好友。 1920年学成归国,怀抱实业救国热忱,在上海创办中欧公司引进德、荷技术。 但军阀割据、社会凋敝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1924年,他转向教育救国,任教暨南大学、中央大学,成为备受学生尊敬的教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返渝,1932年出任重庆大学物理系主任。 在航空尚属幻想的年代,他超前讲授火箭原理,激励学生探索未来。 抗战爆发,中国文教机构颠沛流离。 1940年,教育部任命周均时接掌战时同济大学校长。 同济当时由上海迁至昆明,困顿不堪。他果断决策,将学校迁至四川宜宾李庄。 在极其艰苦条件下,他亲力亲为,稳定校舍、安置师生、筹措物资,维系了这所名校的艰难生存。 同时,他与税西恒、何鲁等出资兴学,担任多所院校董事长或校长,为战时人才培养竭尽全力。 作为学者,周均时更关注民族命运。他对蒋介石政权独裁腐败深恶痛绝。 1941年“飞机洋狗事件”点燃了他的愤怒:日军攻陷香港,国民政府派飞机营救文化名流,然而孔祥熙之女孔令伟却用飞机运送三只洋狗及私人物品,致使陈寅恪等大批学者滞留险境。 闻此消息,周均时怒不可遏,亲率同济师生上街抗议,站在三轮车上发表演讲,痛斥当局“国将不国,斯文扫地”,质问“狗比学人尊贵,岂非亡国之兆?” 这次义举震动文教界,但也使他被免去同济校长职务。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内战。 周均时彻底认清其本质。 1946年,他毅然加入李济深、何香凝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投身民主革命。 他竞选成为重庆市参议员,利用讲台呼吁民主、保障人权,推动惩治了枪杀市民的警察局长。 1948年,国共内战形势逆转,国民党在西南强化统治。 周均时与民革同志秘密联络川康地方实力派刘文辉、邓锡侯等,商讨“保川拒蒋,迎接解放”。 他活跃于文教界,组织进步教师座谈,痛斥时弊,成立“应变联谊会”坚持抗争。 1949年夏,更深入参与策反工作。 危难时刻,友人劝其避走海外,均被其拒绝:“我的事业在中国,在这里。” 1949年8月,因民革高层联络暴露,周均时被军统特务逮捕。 在臭名昭著的白公馆,他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特务头目徐远举亲自提审,亦无法撼动其意志。 他在狱中刻写公式、讲述科学,展现学者本色。 教育部长朱家骅惜其才学,向蒋介石求情,但蒋惧怕其科技才能为新政权所用,严令“此人决不能留”。 1949年11月27日深夜,解放大军兵临重庆。 溃逃前,蒋介石和毛人凤下令屠杀关押的政治犯。 周均时等一批志士被押至松林坡枪杀。 数日后山城解放,他的牺牲才为世人所知,各地高校纷纷举行追悼会,缅怀这位从科学救国走到民主斗士、最终为理想献身的杰出人物——“民革川康五魂”之一的周均时。 他的墓碑,铭刻着那一代知识分子在烽火中的求索与担当。

0 阅读:0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

静雅书声破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