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指战员“曾美”大手一挥直接决定“省些子弹,把他们活埋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14年,曾美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为了生存,他的几个哥哥很早就外出当学徒谋生,一个哥哥甚至被过继给了别人。 童年的艰辛,让曾美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 1930年,革命的浪潮席卷到曾美的家乡。 红军队伍来到兴国县城进行宣传演讲。 年轻的曾美挤在人群中,听着红军战士讲述革命道理,唱着“当兵就要当红军”的歌谣。 红军战士整齐的军容、帽子上闪亮的红五星,以及他们描绘的没有压迫的新世界,深深打动了曾美 他毅然决定加入红军,投身革命。 在红军队伍里,曾美吃苦耐劳,思想坚定,表现突出。 1933年,组织上安排他进入上干队测图班学习。 他学习刻苦,很快掌握了测绘技能和基本的战略战术知识。 毕业后,他担任了公略步校的测绘员,后来又被调到红军总司令部担任参谋。 他亲身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的残酷斗争,并在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经受了严峻考验 长征途中,湘江战役给曾美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1934年底,为了突破国民党军精心构筑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在湘江两岸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展开血战 战役虽然达成了战略目标,但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兵力从八万多人锐减至三万余人。 曾美目睹了湘江被鲜血染红的惨状,江边遍布牺牲战友的遗体 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以至于当地百姓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饮用湘江水,不敢吃江里的鱼。 多年后,曾美每每提及此役,仍难掩悲痛。 长征期间,曾美在红军总部担任参谋,直接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工作。 两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原名曾美德,在战友们的习惯称呼下,后来正式改名为曾美。 1935年1月,红军突破乌江,占领遵义。 蒋介石调集重兵围追堵截,其空军侦察发现红军主力进入遵义后“消失”,这给了红军一个难得的短暂休整机会。党中央决定利用这个间隙召开一次重要的会议 1月10日,周恩来找到曾美,指示他去遵义城中心侦察一处大宅院——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 曾美仔细勘察后,发现这座两层楼房设施齐全,尤其二楼有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非常适合开会。 他迅速将情况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当即决定将作战科设在此处。 1月15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这栋楼的二楼会议室召开。 曾美为这次重要会议的选址和保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的道路充满牺牲。曾美和他的两个兄弟都参加了红军。 然而,在残酷的土地革命和长征岁月里,他的两个兄弟都牺牲了。 他的哥哥在参加红军后便杳无音信,直到新中国成立也未能找到下落。 他的弟弟在长征途中,因患病掉队,后来带病找到在总司令部工作的曾美。 当时弟弟年仅十五六岁,身体极度虚弱。曾美将弟弟安顿在稻草上休息,彻夜守护。 然而,弟弟病情沉重,高烧不退。 第二天清晨,部队必须开拔,曾美不得不将病重的弟弟托付给当地老乡照料,并留下了自己仅有的粮食和钱 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解放后多方寻找,才得知弟弟不久后便病逝了,连安葬地点也无从知晓。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美被派往敌后战场。 1941年至1944年,他担任团长,在冀晋军区领导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争,他身先士卒,多次在战斗中负伤,最严重的一次头部被敌人重机枪击中,留下了伴随终身的弹片。 他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其中1943年7月7日发生在山西原平刘河底)的战斗尤为难忘。那天,他率部拔除了日军在滹沱河畔的一个重要据点 战斗胜利后,当地军民召开盛大的庆祝大会。 不料,一支三十多人的日军小分队在汉奸带领下,企图偷袭会场。 幸得当地游击队及时发现并迅速将其包围。 激战中,大部分敌人被歼灭,残余的十五名日军和几名汉奸逃窜并躲进了一个土崖下的窑洞里负隅顽抗 我军多次喊话劝降,敌人拒不投降。 为避免强攻造成更大伤亡,曾美与地方干部商议后,果断决定利用地形,发动群众,用土石将窑洞封死。群众积极响应,纷纷拿着铁锹镐头赶来 正当大家奋力填土时,洞内的翻译官和两名伪军忍受不住,滚爬出来投降。 但日军仍顽固不化。曾美下令继续填埋,最终将这股顽敌彻底埋葬在窑洞之中。 解放战争时期,曾美继续在华北战场奋战,参加了石家庄战役等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重要职务,为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这是对他几十年革命生涯和卓越贡献的肯定。 曾美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和共和国的将军。 他经历了最残酷的战争,承受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身上留下了战争的伤痕。 2015年1月,101岁的曾美将军在河北石家庄平静离世。
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指战员“曾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7-03 12:04:35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