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刚取消水产品禁令,石破茂政府得寸进尺,日本将在海底挖稀土。6月29日,中方取消对日部分水产品禁令,当然,这部分水产品要经过相应检测,确认无害后才能流入市场,不过,这一举措让石破茂得寸进尺,想在稀土上做文章。简单来说,在关税战展开后,中方持续收紧稀土管制,这样一张缺乏反制手段的牌让美西方苦不堪言,日本也位于其中,而对比谈判,日方更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稀土产业的进展。 不过跟印度还有乌克兰这边不太一样,日本地上稀土储量不足,难以推出跟上述两个国家相同的发展战略,所以只能另辟蹊径,想着从海底挖稀土解决原料问题。 不得不说,稀土管制让诸多国家意识到关键矿产开发的重要性,纷纷想着步入其中瓜分蛋糕,但稀土领域的发展没有这么简单,更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拿印度来说,他们的问题在于技术性不足,而日本这边虽然掌握部分加工技术,但照样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日方提出的这个解决原材料供应的办法完全是所谓的“理想论”。 众所周知,开采海洋内部资源所需要的花销是一笔天文数字,虽然日方并不是拿不出来这笔钱,可要说将这样一笔钱投入稀土领域,那日本内部的抗议就很难平息。 根据日方声明,其南鸟岛底下的海域内稀土产量足以占据世界第三的位置,而且其中还含有电动机关键所需磁铁等产品的矿产含量,所以日本打算先收集海底泥浆进行探测。 如果说分析提炼的结果能够满足期待,那就可以直接开采当地水深在5500米左右地带的泥浆,然后不断提炼得到稀土原材料,并且交由日本当地的产业,形成供应链。 问题在于日本这些假设忽略了海底5500米这个客观环境,要在这种地方进行开采作业,会让工作成本急剧上升,而且日本当地的勘探跟开采技术都存在问题。 一上来就挑战这类高难度,属实让人无法安心,更何况还无法确定这些泥浆能不能满足期待,根据日方媒体报道来看,国际合作将成为他们没办法绕开的选择。 也就是说,日本想要开采当地矿产,还得欧洲国家加入进来建造海底管道之类的,这样一来,工程消耗的时间会增加不少,如果付出这么多的成本,矿产收益难以保障。 中方本身竞争力又高,日方产能不足,凭借少量的竞争产品照样难以动摇中方在稀土领域的地位,所以日本媒体对此大肆渲染,明显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行动。 实际上,中方解封部分水产品禁令,对日本企业释放了相应的善意,相对的,日本方面也应该拿出诚意走向合作,而不是渲染对抗,导致中日关系步入尴尬。 针对稀土领域,中国是经过数十年的运营才有今天的成绩,日本无非是想借着稀土话题推动美日会谈达成成果,但肆意挑起争端并不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我国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丨新华网
中方刚取消水产品禁令,石破茂政府得寸进尺,日本将在海底挖稀土。6月29日,中方取
可爱萌娃娃
2025-07-03 11:16: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