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年,39岁的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赐以腰斩,朱元璋亲临刑场。高启在刑场上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一生自比天上仙官,死有何惧!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论断。”临死前,他手沾鲜血,在地上连写了三个“惨”字,字迹越来越弱,直到他倒下。
高启的才情,堪称天赋异禀。16岁时,他写下了《青丘子歌》,其中一句“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将文人的傲骨写得淋漓尽致。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听闻江南有此人物,多次派人请他入朝修《元史》。高启本不愿卷入官场是非,但架不住皇帝的盛情,只好硬着头皮应下。然而,一篇《郡治上梁文》中的几句讽喻,竟成了他的催命符。
高启被腰斩时,剧痛从腰间炸开,但他凭着一股气撑着没晕过去,颤巍巍地伸手蘸着涌出的血,在黄土上奋力写下三个“惨”字。第一个“惨”字歪歪扭扭,像是风中残烛;第二个“惨”字力道渐弱,血痕拖得老长;写到第三个,手指已经蜷成鸡爪状,勉强勾出个笔画,便一头栽倒在地。
朱元璋起身离开,或许以为杀了一个高启,就能震慑天下文人的笔杆子。然而,这三个带血的“惨”字,反而成了扎在史书里的刺。消息传开后,江南文人个个寒了心,有人连夜烧了文稿,有人躲进深山再不露面。本该是天下归心的盛世图景,却因为这一场杀戮,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高启的悲剧,是文人风骨与帝王权威的惨烈碰撞。朱元璋从草根起家,最恨别人戳他的痛处,而高启的文字里藏着文人特有的清高。朱元璋以为自己能像驾驭群臣一样,让这些文人乖乖听话,却忘了文字的力量,从来不是刀枪能斩断的。
这场腰斩,斩得断高启的肉身,斩不断“青丘子”的传奇,更斩不断后世对皇权独断的声声诘问。高启的死,让无数文人警醒,也让后世对权力与自由的边界有了更深的思考。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