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孽!”上海,78岁阿姨和丈夫想把自家141.01㎡的房子置换成一套小一点的房子

道厅途说 2025-07-02 13:43:42

作孽!”上海,78岁阿姨和丈夫想把自家141.01㎡的房子置换成一套小一点的房子,多出来的钱用于养老,万万没想到,在房子还没出售的情况下,被中介“忽悠”交了10万元定金并签了多份合同买下一处新房。现如今旧房卖不出去,又因无力买下新房需要支付上百万元的违约金,气得心梗晕倒!(来源:新民晚报2025年6月30日报道)

【房产交易陷阱:78岁阿姨血泪控诉中介“套路”】

事情还得从七年前说起,应阿姨和丈夫花了78岁和77岁,买了一套面积141平的四居两厅两卫的房子。随着年岁渐长,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决定换个面积更小、更方便养老的房子。

一年前,应阿姨觉得“岁数大了,还是得考虑养老问题”,于是萌生了卖房换房的念头。去年11月29日,她们联系了一家房地产中介,表达了出售意愿。中介承诺会在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交易,双方签了个“独家委托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没有违约责任,也没收保证金。 签约后,中介开始带他们看房,令人震惊的是,竟然在老房还没卖出去的情况下,中介就带他们看一套新房!

“还没卖掉老房,就开始看新房,怎么回事?”应阿姨夫妻满是疑惑。中介说,早买房是为了落户,也为了提前搬一些生活用品,没啥问题。

他们看的是一套面积约116平方米的两居,标价590万(含税费)。刚出电梯,就被五六个中介围住推销,“这房子很抢手,今天必须下定,否则就没有机会了!”“价格很优惠,赶紧付定金锁房。”

一位“总监”中介表示,想买得快,得先付10万定金,先付5万“锁定”房源。应阿姨心动了,但老伴说手头现金不够,借了朋友的钱,最终付了5万元定金。 交完定金后,又签了几份合同,包括《买卖协议》《居间合同》《补偿协议》。时间紧迫,夫妻二人没细看,只知道是关于房屋买卖的协议。

去年12月7日,他们又付了剩余的5万元定金。可是,到了今年3月31日,房子还没卖出去。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原本打算卖掉老房,换新房,结果新房已经“网签”确认,变成了二手房!这意味着,原本享受的首套房优惠、税费减免都没了,损失巨大。

应阿姨夫妻试图与中介沟通退房,但中介却说,要退房得付房价的20%违约金,约100万元!这让应阿姨心脏骤停,被紧急送往医院诊断为“心梗三项”。 儿子多次与中介协商,愿意承担20万元“定金损失”,但被拒绝。

这起事件折射出许多房产交易中的潜规则:

中介在房子还未售出时,竟然带客户看“新房”,明显没有履行“提示风险”的义务。

他们没有告知潜在的风险,比如“网签”变二手房的后果。

合同中存在虚假或误导行为,比如房屋抵押情况不明、产权期限只有50年、合同内容模糊。

从法律角度看,这些问题都值得深究。根据《民法典》,中介在没有售出房屋的情况下,带客户看新房,明显存在“隐瞒事实”“误导”的嫌疑,应承担相应责任。 网友们纷纷表示:“买房真是个大坑,签合同一定要看仔细,别被中介忽悠了。”“中介的套路太深,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也有人建议:“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及时报警或投诉到监管部门,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关于违约金的问题,法律上通常会根据实际损失来判定,不能只看合同上写的金额。应阿姨夫妻可以争取降低赔偿额度。

总结: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房产交易中一定要保持警惕,签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必要时请律师帮忙把关。遇到“套路”不要忍气吞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最重要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避免类似的陷阱!

0 阅读:55
道厅途说

道厅途说

道厅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