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年,陆游娶了表妹唐婉,洞房花烛夜,陆游在唐婉耳旁说:一会吹了蜡烛,我可就不是你表哥了,该改口了”,只见唐婉低下头,娇羞的笑了。 信源:《宋史·陆游传》,中华书局,1985年。 陆家与唐家世代通婚,两家早就有意将他们结为连理。这一年,在两家长辈的安排下,陆游与唐婉成亲,亲朋满座,喜气盈门。 那一夜,红烛摇曳,喜帐轻垂,陆游满面笑意地看着唐婉,俯身在她耳边悄声说:“一会儿吹了蜡烛,我可就不是你表哥了,要改口叫相公了。” 唐婉脸颊绯红,低头一笑,那一瞬间,仿佛江南的桃花都羞涩地低下了头。 婚后的日子温柔甜蜜。陆游每日读书写诗,唐婉则为他研墨烹茶。夫妻俩琴瑟和鸣,共同品诗赏词,甚至还合作吟唱词章。 唐婉的诗才不输男儿,她曾作《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每每陆游读到,便心中一动,只觉得此生能娶唐婉,乃三生有幸。 但这段婚姻的甜蜜不过短短几年,便被一场冷风吹散。 陆母是一个极为强势的妇人,她虽知唐婉品貌才德皆属上乘,却始终对这个侄女儿媳不甚满意。 她更希望陆游娶一位门当户对、能够助益前程的女子。而唐婉虽才华出众,却家道中落,身体羸弱,难得母亲欢心。 最要命的是,陆游沉迷诗词,与唐婉日夜唱和,久而久之,对仕途之事疏于奔走,这更让陆母看不下去。 她认为唐婉是“误了儿子前程的狐狸精”。在那个时代,母命如天,儿子再孝顺不过,若想保全家庭的和气,就必须牺牲一些个人情感。 终于,在一个凄冷的春日,陆母强令陆游与唐婉和离。 那日,唐婉穿着那件他最爱的浅粉色襦裙,坐在窗前,手中绣着一只鸳鸯,针脚细密,却越绣越模糊。 她仿佛知道,这对鸳鸯终究难以比翼。陆游走进来,手中攥着母亲写下的休书,脸色苍白,眼中含泪。 “阿婉,我……”他一句话还没说完,眼泪已先流下。唐婉却没有哭,她只是抬头看了陆游一眼,眼中无怨无怒,只有深深的哀伤与体谅。她接过那纸休书,轻轻一笑,仿佛只是一纸风烟。 他们就这样分开了。陆游另娶王氏为妻,王氏贤良淑德,却无法填补陆游心中那一片空缺;唐婉则嫁与赵士程,但始终沉默寡言,郁郁寡欢。 十年后,陆游赴任绍兴,偶游沈园。不期然地,他在园中遇见了唐婉。那日春光正好,柳丝拂面,桃花如锦。唐婉站在花下,一袭素衣,神情淡然,却更添哀愁。 陆游远远望着,心如刀绞。他不敢上前相认,只在园中墙壁题下那首传世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几日后,他再次路过沈园,竟惊讶地发现,在自己题词之侧,又添了几行清秀小字——那是唐婉的笔迹。她回了一首同样题为《钗头凤》的词,字字泣血,句句含情: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读罢,呆立许久,泪流满面。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这十年的光阴,不是淡忘,而是深埋。那段深情,从未断绝,只是彼此都将它埋藏在了诗词和沉默里。 多年后,陆游再游沈园时,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葬于他乡。陆游在唐婉墓前,洒酒题诗,以老泪纵横写下: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的墙上,那一对“钗头凤”依然泣诉着世情无常、人事悲凉。陆游至死也未能忘记唐婉,那是他心中永远的朱砂痣,白月光。 他后来的诗中,仍不时提到她,尽管不再明言她的名字,但诗里诗外,字字都有她的影子。 这段情,短短数年,却成为千古传颂的挚爱情事。陆游与唐婉,一个才子,一个才女,却终究输给了世俗的偏见与命运的安排。 但正因为这段未尽的爱情,才造就了中国词坛上最悲怆动人的一对“钗头凤”。
1144年,陆游娶了表妹唐婉,洞房花烛夜,陆游在唐婉耳旁说:一会吹了蜡烛,我可就
牧童的娱论
2025-07-02 11:12:28
0
阅读:890
武寒旭
放屁,你怎么知道的?你是通房丫头?
05544
望古人,事挺悲,两情相悦强离分,山无棱,天地合,情深意切,无缘相聚,苦,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