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湖北籍军人郑贵玉捅死第一个鬼子后,感觉日军的三八枪

牧童的娱论 2025-05-04 17:17:50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湖北籍军人郑贵玉捅死第一个鬼子后,感觉日军的三八枪刺刀又长又轻便,便捡起鬼子的步枪冲向第二个鬼子。   郑贵玉出身农家,自幼体魄健壮、性格刚毅。   自卢沟桥事变以来,日军铁蹄横行华北,他满怀怒火,于1938年投笔从戎,誓要以血肉之躯守护家国。   1941年,随着日军对长沙发动新一轮大规模进攻,郑贵玉所在部队被紧急调往前线。   长沙保卫战异常惨烈,街巷之间,楼宇之间,到处是手榴弹炸开的火光和交织成网的子弹雨。   在血与火中,郑贵玉和他的战友们没有后退一步。   那一日,长沙城内巷战打得尤为激烈,郑贵玉所在小队奉命突入南门,阻击试图突破防线的日军小队。   炮火轰鸣中,他与战友们悄然接近敌人,准备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战斗打响,郑贵玉身先士卒。他手中紧握寒光闪烁的刺刀,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   口令响起那一刻,他低吼一声,猛地扑向冲在最前的日本兵。   刀锋破空而出,带着积蓄已久的愤怒和力量,一刀刺入敌人的胸膛!这是他第一次在白刃战中亲手捅死敌人。   然而郑贵玉没有一丝迟疑,他迅速注意到,倒地的日军士兵身旁落着一支三八式步枪。   出于本能,他一把抓起敌人的武器,这支三八枪配着细长的刺刀,出奇地轻便灵活,远比自己沉重的国军制式步枪更适合巷战。   来不及多想,他双手握枪,身子微沉,如猛虎出击般再次冲向第二个日本兵!   日军未料到郑贵玉杀气腾腾地直冲过来,尚未举枪,便被他一枪刺穿喉咙,哀鸣未出便瘫软在地。   血腥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但郑贵玉的动作更加迅猛。他像一阵旋风般,在巷口穿梭,接连击倒第三个、第四个敌人。   即使子弹擦过手臂,鲜血顺着指缝流淌,他也未曾察觉,战场上的他,早已忘却了疼痛,只剩下一个信念:多杀一个鬼子,长沙就多一分生机!   战斗至黄昏,他全身已是血迹斑斑,脚步踉跄。可敌人的尸体早已堆满巷口,直到战友冲上来一把抱住他,他才缓缓松开早已僵硬的双手,瘫坐在残垣之间。   这场巷战后,郑贵玉身上总计负伤七处,昏迷三天才醒来。   因表现英勇,他被调往后方补充团,任中尉副官,专责训练新兵。   他深知战场之苦,每日亲自操练,身先士卒,不容丝毫松懈。   他常对士兵说:“枪不是吓人的,刺刀也不是装样子的,遇到鬼子,不拼命就是死!” 抗战胜利后,国家百废待兴。   郑贵玉脱下军装,但心中的使命感未曾稍减。   他辗转多个岗位,无论身在何处,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埋头苦干,从不计较得失。   无论是重建工地的泥泞路段,还是地方事务的繁杂琐碎,他都一丝不苟,宛如战时冲锋般全力以赴。   岁月流转,战火硝烟早已散去,然而郑贵玉的精神却像一座灯塔,照耀着身边的人。   即便到了晚年,他依然每天坚持锻炼,腰板挺得笔直,眼神炯炯有神。   许多年轻人见他年近九旬,仍精神矍铄、动作利落,无不敬佩。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有人问他:“老英雄,您这一辈子最自豪的是什么?”   郑贵玉只是淡然一笑:“最自豪的,是那年在长沙,我们用血肉之躯,把鬼子挡在城外。” 寥寥数语,却重如千钧。   2017年,郑贵玉在家中安然离世,享年96岁。   噩耗传来,许多人自发前往吊唁。   有人哭泣,有人肃立,但更多的人,是带着无比沉重与敬意,默默鞠了一躬。   一位老兵的离去,仿佛带走了一个时代。但郑贵玉的精神,却如同那三八大枪上曾经染血的刺刀一般,穿越时光,依然锋利,依然光亮。   信息来源:搜狐历史

0 阅读:4401

评论列表

樱木花道

樱木花道

32
2025-05-04 19:58

这帮老英雄都是高寿啊

谢挺疯

谢挺疯

27
2025-05-04 19:55

英雄

一骑绝尘

一骑绝尘

11
2025-05-04 23:16

民族英雄

用户10xxx80

用户10xxx80

10
2025-05-04 19:50

[赞][赞][赞]

蓝天

蓝天

6
2025-05-04 22:53

英雄

七秒记忆

七秒记忆

5
2025-05-05 03:38

不懂不要瞎逼逼什么小鬼子的步枪更加轻便灵活。抗战期间国军使用的主流步枪是汉阳造,和三八大盖的重量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三八大盖要长一些,拼刺的时候占优势

漫漫长路一路有你

漫漫长路一路有你

2
2025-05-05 01:36

杀小日本的都是积福积德高寿啊!

zhang3210

zhang3210

2
2025-05-05 01:07

杀鬼子的老英雄都长寿

chinazjf

chinazjf

1
2025-05-05 01:33

是我们真英雄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