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28日,西柏坡,毛主席破例出门迎接粟裕,朱德站在门口,愣住了,连手都忘了抬。陈毅在旁边小声咕哝了一句:“这事,真罕见。”在党中央高层里,谁都知道,毛主席从不亲自出门迎人,就算是周恩来也不例外。可这次,为了粟裕,毛主席笑着快步迎上前,打破了这个惯例。 事情要从几个月前说起,1948年春天,粟裕接到一份指示,要他率主力南下,准备渡江,这道命令是毛主席亲自定下来的,目的是为了打通江南战场。 粟裕看完电报,沉默了,他没第一时间回复,也没安排行动,他把电报折了又折,压在办公桌角,反复琢磨。 粟裕不是不想打仗,他是担心这个时间点南下会出问题,主力一走,中原兵力薄弱,很可能让敌人趁机反扑,而且,部队刚打完一仗,状态不稳,仓促渡江,吃亏的是自己。 他开始提笔写信,把分析写得清清楚楚,建议暂缓南下,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几场大的歼灭战。 写完后他没敢发,放在抽屉里压了三天,后来又写了第二封、第三封,第三封寄出去没几天,西柏坡的回电来了:毛主席请粟裕和陈毅亲自来一趟。 那天粟裕在院子里走了好几圈,他已经十四年没见毛主席了,上次还是1934年长征开始前,印象里的毛主席还是个穿灰布长衫的瘦高个。 他没多耽误,立刻动身,跟陈毅一起出发,目标西柏坡,几天路上,翻山越岭,一路颠簸。 经过阜平的时候,春风吹得桃花落了一地,粟裕忽然站住了,说了句:“有点像江西。”陈毅拍拍他肩膀,笑道:“老同学要见面了,激动不?”粟裕点点头,没多说。 西柏坡不大,一进村子,粟裕就觉得安静得不正常,还没靠近毛主席住处,毛主席已经站在门口了。 身后站着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粟裕愣了愣,陈毅愣了愣,朱德的眼睛瞪得像铜铃,轻声嘀咕:“他今天怎么出来了?”没人说话,只有毛主席伸出手:“粟裕同志,欢迎啊!” 粟裕赶紧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握住主席的手,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 毛主席笑着打量着他:“又黑了不少,打仗辛苦了。”站在一边的陈毅脸上也挂着笑,像个看热闹的大哥。 进了屋,大家都坐下,毛主席亲自安排座位,让粟裕坐在他右手边,这在党中央会议上很罕见。 气氛一放松,毛主席半开玩笑地说:“当年我们在江西搞游击战,你还是连长,现在是大军区的司令了。”粟裕低声回答:“都是您教的,我就是个学生。” 毛主席笑了笑,说:“那么说,我是老师喽?”粟裕认真点头:“您当然是老师。”屋里人听了都笑了,陈毅举杯敬了一下,大家的距离也拉近了。 等气氛平稳,毛主席一挥手:“来,正事要紧,粟裕同志汇报一下。”粟裕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几页纸,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他没有照稿念,而是抬头看着主席,说:“我们判断,当前南下不是最好的时机,敌人还没崩溃,主力一旦脱离中原,后方防线会出漏洞,建议集中力量在豫东打几仗,把敌人的骨头打断再说。” 毛主席听完点点头,又问:“你说的打的大仗,有多大?” 粟裕语气坚定:“歼敌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 毛主席眉头一挑:“‘甚至更多’?讲具体点。” 粟裕翻开一页,指着地图说:“如果敌人调动不当,我们在鲁西南设个口袋阵,有可能歼敌三十万。” 屋子里一下安静下来,朱德拿着烟斗没吸,周恩来翻了翻笔记本,刘少奇皱着眉头思考,毛主席点了根烟,吸了一口,低声说:“这主意,我喜欢。”大家都松了口气。 接下来几个小时,会议持续推进,任弼时补充了一些南线情况,周恩来就物资调配提出几点细节意见,刘少奇提醒要考虑国民党反扑的可能性。 最后,毛主席敲定意见:“粟裕同志的想法有道理,南下计划暂缓,部队继续留在中原,准备打一仗定乾坤的大仗。” 粟裕没说话,低头捏了捏拳头,他心里清楚,这不仅是对他的信任,更是一次巨大的责任。 会议结束前,毛主席又说了一句:“你这个学生,交得起作业。”大家都笑了。粟裕的眼圈红了,但他还是挺直了腰板。 出门时天已擦黑,西柏坡的夜风带着点凉意,陈毅打趣:“今儿你给主席当了回老师。”粟裕摆摆手:“我敢当?是他给我撑腰。” 这次会议,没人拍照,也没有录像,但历史记住了那一刻,毛主席走出屋门,握住粟裕的手,那一握,不只是一种迎接,更是一份信任。 参考资料: 《粟裕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
1969年,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说“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
【4评论】【20点赞】
流水高山
俩位都是神一样的伟大人物,天生的战略战术纵横家,可谓惺惺相惜;致敬英明领袖毛主席,致敬神勇粟大将军,新中国幸有你们!
f feng shi
英雄所见略同!
侃人生
朱德拿着烟斗?小编什么时候看见过朱德吸烟的?狗屁不是小编胡编乱造伟人的言行来作为自己骗取流量的手段真的是太无耻了!
天雷
小编,朱德手拿烟斗?真是个小编!
乐观执着的老周
[点赞][点赞][点赞]
天石
图不对文
论道
作者图配错了。这张图是毛主席抱病参加陈毅追悼会的照片。
用户10xxx70
无凭无据的由着小编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