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2吨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7-01 20:13:12

[太阳]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2吨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撒腿就往外跑,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解开了一个埋藏30多年的秘密。 (信息来源:西宁晚报--一铁锨挖出七万枚银元) 很多人只记得马步芳这个名字,却不知在贵德一带,真正暗藏财富的,是跟他血脉相连的马元海,这人表面上是个地方官,背后却是把贵德当自己口袋翻腾的“坐地王”。 他既能跟汉族、回族、藏族打交道,又能在乱局里攒银子、圈地盘,有人说,光是他一天的收入就得八十块大洋,那在当年可不是小数目,只不过这笔钱大多都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 有人回忆,园艺场那块地方其实就是马元海当年修的官邸旧址,那房子里外修得气派,前院栽树,后院埋银,转眼就成了最合适的藏宝之所。 几十年过去,院子成了学校又变成果园,一代代人走进走出,没人多想脚下的土层藏了什么,直到1982年,陶金兰那年刚十八岁,家里条件一般,平时干点零活换工分已经不算轻松了,可她偏偏接下了生产队里最难啃的那段水管。 那水管埋在楼梯下面,得先挖到一米五的深度,再横着打洞,稍微手一抖就得重来,村里人都嫌麻烦,她倒好,跟堂哥一合计,干脆咬牙接了下来,说白了,干得多了,挣得多,家里人也能多过点好日子。 那天太阳快落山时,陶金兰的胳膊已经酸得快抬不起来了,铁锹一下一下戳进土里,她耳边突然“咔嚓”一声,吓得差点坐地上。 蹲下去一瞧,半个破罐子,白花花的东西顺着洞口往外淌,一看全是银元,这下可好,她脑子里瞬间闪过民兵宣誓时武装部长说的话:遇到事,要找组织,她没多想,回头冲着堂哥喊了声,人就撒腿往县里跑。 其实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那晚上,村里来了二十个壮小伙,帮忙抬麻袋的抬麻袋,看场子的看场子,院子里站满了人,有人爬墙头,有人踩在土坡上看热闹。 不过那帮人可没一个心眼坏的,围观是围观,没人敢动手去摸一块,那些人都说,这丫头要不是够倔,这口宝贝哪轮得到外人看见。 对陶金兰来说,往县武装部跑的那一路,比背着麻袋还累,可真把消息报上去后,麻烦可不止一件两件。 那堆银元,光是数着就让人脑瓜疼,后来登记造册一查,六万七千多枚银元,加上千把个银锞子,换算成人民币也有三十六万多,这在那年月绝对是天文数字。 有人说要是换了别人,八成会瞒着,藏几块带回家,可陶金兰跟堂哥一点没动这个心思,谁都知道,那些钱要真揣兜里,夜里都睡不安生。 县里的干部马上派了人封场子,财政、银行那边一块出动,把银元一麻袋一麻袋装上拖拉机,连夜拉走,那时候可没啥专业设备,都是靠人手翻,翻完还得再筛一遍,怕漏了。 那时候,有人提议别光看眼前,干脆把银元运到省里,由财政厅和人民银行一起管起来,放得稳妥些,后来,有些稀罕的银元被送进博物馆当展品,剩下的跟着国库走,谁也别想弄走一分一厘。 一想到这些银元是怎么来的,干活的人心里都不是滋味,那是老百姓一分一分被剥出来的血汗钱,被埋在这黑土里养肥了马家人几十年,谁能想到最后是靠一个挖水管的小姑娘给翻出来。 银元全数上交后,陶金兰跟堂哥成了镇子上的“大人物”,县里专门开了表彰大会,一人一面锦旗,给了自行车、缝纫机,连奖金都发了五百块,那会儿五百块可不是小钱。 可比这些更让人记得住的,是她那张红扑扑的脸,推着车回村时,一路上有人围着瞧,谁家孩子都跟着跑,说瞧瞧,这就是咱村出来的能人。

0 阅读:0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