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杨开慧牺牲前,搂着毛岸英轻声对他说:“我没有其他话留给你们,如果你们将来能够看见你们的爸爸,就对他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情,我非常想他,只是我不能帮他了,望他能够多保重……” 昏黄的油灯下,杨开慧的指尖轻轻掠过毛岸英脸上的泪痕,仿佛想把儿子的模样刻进心里。十岁的岸英攥着母亲的衣角,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却强忍着不敢大声哭,怕惹母亲伤心。他看着母亲苍白的脸颊上泛起不正常的红晕,那是连日酷刑留下的痕迹,可她的眼睛依旧明亮,像韶山冲里永不熄灭的星火。 “妈妈,他们说你是共匪,是真的吗?”岸英突然哽咽着问。杨开慧愣了一下,随即轻轻笑了,用干裂的嘴唇吻了吻儿子的额头:“傻孩子,妈妈是替穷人说话的人,就像你爸爸一样。”她顿了顿,声音越来越轻,“以后跟着外婆好好过,要学认字,要懂道理,别学那些欺负人的坏蛋……” 牢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看守粗声粗气地喊着“提人”。杨开慧猛地把两个儿子搂进怀里,像是要把一生的温柔都倾注在这最后的拥抱里。毛岸青吓得躲在哥哥身后,小手紧紧抓着杨开慧的衣襟。杨开慧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是满脸坚毅,她替岸英理了理衣领,又摸了摸岸青的头,一字一句地说:“记住妈妈的话,见到爸爸,一定要替妈妈说……” 刑场设在识字岭,深秋的风卷着落叶,寒意刺骨。杨开慧站在荒草坡上,散乱的头发被风吹起,却依旧昂首挺胸。刽子手举起屠刀时,她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喊了一声:“润之——”声音穿透旷野,惊飞了树梢的寒鸦。那一刻,她仿佛看见丈夫在井冈山的烽烟中向她挥手,看见无数贫苦百姓眼里燃起的希望之火。 后来,兄弟俩辗转流浪,靠捡垃圾、做杂役维生。岸英常常在深夜里把弟弟搂在怀里,一遍遍默念母亲的遗言。有次他在街头被巡警毒打,蜷缩在墙角时,突然想起母亲说的“不要怕”,竟咬着牙站了起来,用沾满血的小手攥紧了口袋里母亲留下的半块手帕。 这段浸满血泪的记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缩影。杨开慧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她留给儿子的遗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千钧。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像她这样的女性,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信仰的重量,用母性的光辉照亮了革命的道路。当我们今天回望历史,更该铭记:正是这些平凡又伟大的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铺就了通往光明的征程。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0年,杨开慧牺牲前,搂着毛岸英轻声对他说:“我没有其他话留给你们,如果你们
闻史忆今阁
2025-07-01 15:02:49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