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不能不取! 高考语文试卷应该将作文分数占比提高。 如果语文满分150,作文至少要占比100分... 今天看到一件很扎心的事。 作家王彤乐的文章,成为中学语文阅读材料,这件事本没什么,证明作家文学作品质量高。 可是,当王彤乐自己回答阅读理解试卷时,第一个排除的,就是正确的选择题答案。她答错题了。 是作家自己对自己写的文章理解不够吗? 很显然,这是一个荒谬的猜想。 本质原因还是对文章的理解,没有绝对的答案! 作者有作者的答案,读者有读者的答案。 我们在创作一篇文章的时候,可能已经先把大纲构思出来了,但是,会在写作过程中根据灵感而推翻此前的构想。 譬如,我们想写一篇文章,写生活中考入大学。 最初构思或许是制造一些波折,譬如一些低保学子励志求学。 但实际写的时候,我们发现有更好的设定思维,变换成一位90岁老者重返校园考入大学。如果这位老者在考入大学后,高兴的如“范进”一般,然后重生到现实题材的高中,会走出怎样的路呢? 很显然,后者更吸引人,能够写的点也会更多。 阅读理解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们学习优秀作者的写作框架,写作思路,写作技巧,人设构造。 当然,若是学习现实题材类的,该学习的是文章对环境的描写,人设的构造,以及哲学性。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立意深刻”,而“立意深刻”又可以拆分为哲学思维,或是科学认知,应用实践等... 不管有多少罗列,现实题材类型,本质是要通过文章来改变思想。 那么,如果能够考验学生的思想呢? 那就是出自学生之手的文章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把作文扩增到6000字,可以写基于现实类型题材的微小说,更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读千篇阅读理解,不如行千字有思想的文...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在读书时期,对语文的理解,存在很多偏差。 自己现在写文章的时候,是在极力摒弃一些用月亮什么的去表达思想之前,象征什么事情。 除非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会用月亮去搭配场景落下一些颜色来写出一种史诗感... 很少考虑月亮代表主角想家了... 我现在的写作方式,已经逐渐变成用事件来立人设,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表达人物性格,用表情去写人物内心。 我觉得这种更能引起阅读者共鸣... 也能够更好的去传递思想。 回看如今的写作方式,如果重新写一次毕业论文,我觉得,可以写的更好。 会更注重于想要表达什么有用的东西,而非堆积辞藻而故作逼格... 一个人的求学生涯,其实就是一篇最好的现实小说,如果每个学子都能在大学毕业后写出自己对求学生涯思想境界的总结。 那对未来成长的道理,会是一种很好的帮助... 个人感觉,高考语文分数,应该更高一些,作文字数,应该更多一些。 让一些有思想的孩子,将老祖宗门留下的许多优秀“哲学”思想,发扬光大,开辟创新...
精华,不能不取! 高考语文试卷应该将作文分数占比提高。 如果语文满分150,作文
安风的趣事
2025-07-01 11:22:16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