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安徽一对夫妻生下女儿后不想要,想起村里有对光棍兄弟,竟连夜把女儿抱了过去,谁料俩兄弟如获至宝,而让兄弟俩也没想到的是,30年后,女孩会让他们泪流满面! 1988年,一对年轻夫妻悄然穿过田间小路,怀中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这个女孩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前面三个都是女儿,家庭经济早已入不敷出,他们原以为这一胎能盼来一个儿子,为家里传宗接代,可命运偏偏不如所愿,在几番权衡之下,他们最终决定将孩子“送走”。 夫妻俩想到村里有一对没有成家的光棍兄弟,葛保尧和葛保田,兄弟俩虽然生活清贫,却心地善良。 当葛家兄弟发现门口的婴儿时,愣在了原地,尽管他们没成过家,从未抚养过孩子,甚至家中连一袋奶粉都买不起,但望着孩子的眼睛,他们的心仿佛被某种柔软的情感填满,兄弟俩默默地将她抱进屋里,烧水取暖,为她取名“葛红花”,盼她如花般灿烂地长大。 养育婴儿的日子是艰难的,当时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家里既没奶粉,也缺粮食,为了孩子能喝上奶,兄弟俩不得不硬着头皮向邻里求助。 为维持生计,葛保田去了附近的砖厂,装一车土仅赚三块钱,他一口气装十车,不惜满身灰尘、手掌起泡,哥哥葛保尧则留在家中,一边照顾年迈卧病在床的父亲,一边学着给小红花换尿布、哄她入睡。 随着葛红花一天天长大,家中逐渐有了生气,等到红花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们省吃俭用,甚至将家中多年攒下的几只老母鸡卖掉,只为换来学费,他们会在村里红白喜事上做些杂活,挣点小钱补贴家用,只为红花能安心读书,不被生活拖累。 葛红花也没有辜负这份期望,从小学开始,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奖状贴满了破旧的墙壁,她自小便知道自己的来历,对两位养父怀有深厚的感激。 进入初中后,生活本应逐步好转,却突逢巨变,哥哥葛保尧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为了照顾生病的大伯,红花毅然选择休学一年,日夜在病床前守护,大伯病情好转后,她才回归校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 高中三年,她白天上课,晚上做兼职,力求不给家里添负担,她的努力换来了高考的成功,被亳州一所师范高等院校录取,可学费又成为新的难题。 为了帮她上大学,葛保田只得向信用合作社贷款七千元,那是他们从未借过的巨款,葛红花接过学费,眼泪悄然滑落,誓言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大学期间,她勤工俭学,每一笔打工所得都寄回家,可大二时噩耗再次传来,葛保田因突发脑血栓住院,生活无法自理,彼时大伯身体也日渐衰弱,她请假赶回家中,辗转托人将两位老人送入养老院,自己则在假期回家照料,继续坚持学业。 2012年,葛红花顺利毕业,并以全县前列的成绩考入教育系统,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她本有机会留在县城工作,却选择了离家更近的乡镇小学,为的是能更方便照顾两位老人,学校得知她的情况后,将原本的仓库改造成简易宿舍,让她一家三口暂居。 她每月微薄的工资几乎全花在老人身上,自己节衣缩食,甚至在周末去餐馆兼职,只为给父亲们买更好的药与营养品。 2015年,因教学成绩优异,她被调到县里中心小学,并申请了公租房,带着两位父亲一同搬去生活。 眼见年纪渐长,亲戚朋友也开始为她婚事操心,她只轻轻一笑,说若有良人,必得接纳她与两位父亲一同生活,兄弟俩曾几度流泪,自觉拖累了女儿,却从未想过她会用如此真挚的方式回报恩情。 她的故事逐渐传开,从村庄走向县城,走进社会视野,她获得了“安徽好人”、“最美教师”、“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但在她看来,最珍贵的,是两个年迈的父亲还在身边,每天能喊一声“爸”和“大伯”,就是生活给予她最大的奖赏。 在这个没有血缘的家庭中,却开出了最动人的亲情之花,葛红花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家”的真正含义。 信源:澎湃新闻《安徽兄弟靠乞讨养大女婴,为报恩女儿带着“两个爸爸”上班十多年》
什么叫麻绳专挑细处断!山东六旬大娘,儿子29岁为情自杀,同年老伴也走了,女儿生育
【10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