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这本小说写透了人生的意义

董承评文学 2025-07-01 05:35:42
⚡︎ 高铁上看完黑塞的《精神与爱欲》,费时约五小时。 最近集中看黑塞,他是罕见地不断追问人生意义的小说家,精神与肉身、思想与形象、规则和自由……究竟哪一面可以让我们发现自我? 人生之下,从艺术角度也是如此,思想和感受哪个更有助于艺术? 我看重感受胜过思想。《安娜•卡列尼娜》里列文那句“我所说的都是我感到的,而非我想到的”,梵高那句“我希望别人谈起我,会说‘这个人的感受很深’”,我都深以为然。 看重感受和肉身体验的前提,是身在思想之中,并且察觉到思想不足。黑塞小说的主人公——悉达多、荒原狼,当然也包括《精神与爱欲》里歌尔德蒙——都是如此。 《精神与爱欲》是黑塞小说里,最具体、最生动的一本。之前看《德米安》《悉达多》《荒原狼》,我总觉得吊诡:黑塞如此地推崇尘世的生活,推崇人的身体经验,却从来不在小说里仔细写人在尘世的历练——荒原狼由着舞女带着去尘世走了一遭,悉达多的恋爱和经商,也写得浮皮潦草,到了《精神与爱欲》这里,黑塞终于醒悟了:我要把真实的生活写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精神与爱欲》是黑塞小说里,最像小说的一部。 读此书的会心,一如读《悉达多》《荒原狼》。 歌尔德蒙的自我寻找之路,本质上和悉达多、荒原狼一样,但黑塞放大了他放浪形骸的浪子一面,尤其是放大了他和女性的关系——毕竟,书名就叫“精神与爱欲”嘛。 爱欲作为歌尔德蒙世俗生活的主旨,注定了歌尔德蒙足够刺眼、不够讨喜。 有时候,看到歌尔德蒙前一刻还在思索人生意义,寻求生命体验,下一刻,又宣称“爱欲是最高理想”;看到他把在危险和流浪中打磨得锐利的感官,漂泊四方留下的的沧桑,都用来追求女人,不免觉得遗憾。 黑塞也许意识到了自己把“爱欲”看得太重了,遂拈出艺术作为化解。歌尔德蒙是“艺术家”,在雕塑和绘画中挽留人生和神秘,继而把艺术作为世俗、感官、形象的表征,拿来与精神、思想相对应。这也是本书值得一看之处。 我们需走向世界,用具体的生活充实自己,如此,我们的思想才不会沦为玄谈,我们也不会沦为神秘学家,沦为没有诗行的诗人、没有笔的画家、没有音调的音乐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