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渡乌江时,钱壮飞下落不明,找寻50年没有结果,谁料1986年,金沙县

猫猫背九九 2025-06-30 19:07:54

1936年,渡乌江时,钱壮飞下落不明,找寻50年没有结果,谁料1986年,金沙县考证查出真相,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贵州金沙县的一场普通田野调查,意外地揭开了一段尘封五十年的红色谜团,那是一次关于无名烈士的普查,当地有群众反映,村中老一辈曾提到过一名在战争年代牺牲的“外乡红军”。 调查组顺着线索进山,在一处名为鹰愁崖的地方展开排查,金属探测器在藤蔓覆盖的岩缝下发出蜂鸣,几名工作人员小心挖掘,发现了一枚刻有编号的腰带扣,纹理与档案馆保存的红军特科配件高度一致,这一发现,使历史的目光重新回到1935年那个混乱的春天。 彼时中央红军正在西南山地穿插突围,展开被后人称为“用兵如神”的四渡赤水战役,乌江成为一道必须跨越的天险,敌军在江对岸严阵以待,空中还有侦察机频频盘旋。 在这种极其危险的局势下,军委安排一支侦察小队先行北渡,任务是探明敌情,为主力部队开路,这支小队的负责人,是军委副秘书长、隐蔽战线老党员钱壮飞。 他一向沉稳而干练,从不声张,却始终是最先出发的人,部队在紧张调度中顺利渡江,然而到达南岸后清点人员时,人们发现,钱壮飞并未归队,红军在敌机威胁下不敢久留,只得分出小股力量原路寻找。 三日搜寻,未见人影,时间紧迫,前线需要快速推进,组织只能带着疑问继续前行,至此钱壮飞的行踪成了长征中的一大谜团,后来的战友们,只记得那一夜江边风雨交加,枪声混杂在山林间,有人走散了,再也没有回来。 时间回溯到1930年代初期,钱壮飞原是北平医学院的学生,也曾在美术学校教授解剖学,他精通多门技艺,外界多知其为医生、画家或电影人,实则他早已是中共情报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1929年,他接受秘密任务潜入南京国民党中央无线电管理处,并很快凭借其过硬的专业能力,赢得特务机关核心人物徐恩曾的信任,担任翻译与电文管理等职务,他将敌人的一份份电报内容小心抄录,再秘密传回上海,极大增强了党中央对敌态势的掌控能力。 最为关键的一次情报战,发生在1931年,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后叛变,准备出卖中共中央的地下网络,钱壮飞通过监控无线电内容,敏锐察觉其中异常,立刻采取措施,数小时内将消息传递到党中央,最终促使中共中央机关及时转移,避免了毁灭性打击。 这场危机的解除,被誉为隐蔽战线上的生死一线。而这一战之后,他的身份也暴露了,只得转入苏区,开始公开作战生涯。 进入红军队伍后,钱壮飞依旧负责密码管理与情报培训,他亲手建立红军无线电通信体系,编写教材、传授破译技巧,还创立了培训班,为后来的情报队伍打下根基,他不再只是潜伏者,而是情报系统的中枢人物之一,也是在长征途中,组织仍信任他的判断,赋予其最危险的前哨任务,谁知这一次出发,却未能归来。 几十年过去,他的名字始终在英烈名录中列着,却找不到确切的牺牲地点与方式,有说他被敌人炸死在江边,也有传言称他走散后病亡荒野,但都缺乏实证。 直到1986年,金沙县村民反映,早年间有红军落单后,被当地一名地痞诱骗至悬崖推落,死后由老百姓草草掩埋,这一说法引起重视,调查组访遍村中老人,又查阅了当年的地方笔录与红军作战记录,终于拼凑出一个高度吻合的时间与身份线索。 现场所挖出的医疗用品、残余油布包、刻有编号的皮扣,均与钱壮飞长征时随身装备一致,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件残留物为密封的纸张片段,经显影后发现是密码文稿草图。 令人唏嘘的是,这名地痞在事后并未得到任何他所期待的财物,仅从包内翻出一堆看不懂的密文,数月后染病死于破伤风,终成报应。 而当年帮助埋葬无名红军的村民,一直在黄土丘旁祭扫,从未间断,他们不知那是何人,只知他是“过路红军”,后来迁坟、立碑、修路,一座英烈墓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在那块黑石墓碑上,金色的“钱壮飞”三个字静静伫立,他的故事,也终于从被误解与遗忘中被“破译”,这位从密电中走出的无声英雄,不再只是情报文件中的编号或称呼,而是活过的、走过的、牺牲过的,真实的人,他用生命护住了一段密码,也护住了那个时代信仰的尊严。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冒死保护党中央,长征中神秘消失……他的“失踪之谜”真相大白

0 阅读:0
猫猫背九九

猫猫背九九

猫猫背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