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我国开国中将为掩护队伍撤退身受重伤,战友不得不将他就地隐藏,等突围后

生而宅命 2025-05-28 01:01:30

1936年,我国开国中将为掩护队伍撤退身受重伤,战友不得不将他就地隐藏,等突围后再来找他,可等他再次醒来时,只见一名老妇人,拿手一把剪刀,正在一点一点的割着自己身上的肉。这是怎么回事? 意识从黑暗深处慢慢浮起,梁从学感到胸口传来阵阵锥心的疼痛。他艰难地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不是熟悉的军营,而是一间简陋的农家小屋。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把小剪刀,正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他胸前的伤口。老人的动作很轻很慢,但每一下都让梁从学疼得直冒冷汗。 那是1936年的一个秋日,梁从学率领着两百多名红军战士行军至黄冈地区。谁知敌人早有准备,黑压压的一片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敌军不仅人数众多,装备也比红军精良得多,机枪声如雨点般密集。 "政委,你赶紧带着大部队撤!"梁从学当机立断,他知道如果全军都被包围,损失会更加惨重。作为团长,他必须为战士们的生命负责。 "团长,那你怎么办?"政委紧握着梁从学的手。 "我和几个弟兄留下断后,你们先走!"梁从学的声音坚定得不容置疑。 就这样,梁从学带着几名敢死队员躲在一处石堆后面,利用地形优势与敌人周旋。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充分发挥游击战的长处。敌人被这样的打法搞得晕头转向,一时间也不敢贸然进攻。 可是寡不敌众,弹药很快就要用完了。梁从学正准备指挥大家再次转移阵地,突然一颗子弹呼啸而来,正中他的左胸。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半个身体,强烈的冲击力让他重重地倒在地上。 几名战友冒着枪林弹雨爬到他身边。此时的梁从学脸色苍白如纸,胸前的血还在汩汩地往外冒。他想要说话,但一张口就是满嘴的鲜血。 "团长!团长!"战友们急得直掉眼泪,但又不敢大声喊叫,怕暴露位置。 敌人搜查了一遍,见梁从学已经奄奄一息,便匆匆离去。等到四周彻底安静下来,几名战友才敢走出来。他们心如刀割,但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只能将团长就地掩埋,并在附近做了个不起眼的记号。 "大娘,我这是在哪里?"梁从学虚弱地问道。 "在我家里。"老大娘一边清理着他的伤口,一边回答,"我那天本来是要去山上采草药的,可是听到外面枪声响得厉害,就在家里躲了起来。等安静下来,我出门一看,就发现你埋在土里,身上还穿着军装。" 原来,那天枪声停息后,这位靠采草药为生的老大娘鼓起勇气走出了家门。她在梁从学被掩埋的地方发现了他,看到红军军装,立刻明白这是受伤的战士。老人家二话不说,先是把梁从学从土里刨了出来,然后回到村子里叫来两个年轻小伙子,一起把他抬回了家。 "你这伤口可真够深的。"老大娘摇摇头,"好在子弹没有直接打中心肺,不然神仙也救不了你。" 梁从学低头看向自己的胸口,只见那里有一个深深的洞,周围的皮肉已经开始发黑腐烂。老大娘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医疗设备,更别说酒精和碘伏了。她只能烧了满满一壶开水,把所有要用的工具都放进去消毒。 "接下来我要把你伤口周围的烂肉剪掉,会很疼,你忍着点。"老大娘把一双筷子塞到梁从学嘴里,"咬住这个,免得疼得咬到舌头。" 梁从学点点头,紧紧咬住筷子。老大娘将剪刀在火上烧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开始清理伤口。当剪刀碰到腐肉的那一刻,钻心的疼痛瞬间袭来,梁从学整个身体都在颤抖,额头上的汗珠像豆子一样往下掉。 "好了,这一块烂肉清理完了。"老大娘擦了擦额头的汗,"我再给你撒点草药止血。" 她从墙上取下几种晒干的草药,碾成粉末撒在伤口上。神奇的是,原本还在往外渗血的伤口很快就止住了。 可是过了几天,梁从学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开始发高烧。老大娘仔细检查后发现,伤口表面虽然愈合了一些,但里面还有很多烂肉没有清理干净,现在已经感染化脓了。 "这可怎么办?"老大娘犯了愁。伤口太深了,她的剪刀根本够不着里面的烂肉,可如果不清理干净,梁从学肯定会没命的。 就在这时,她无意间看到屋前架子上晾着的老丝瓜,突然想起了什么。村里以前有人受伤的时候,大家都会用丝瓜络来擦拭伤口,因为丝瓜络泡水后既柔软又有清洁能力。 老大娘立刻动手试验。她把丝瓜络放在开水里泡软,然后小心地伸进梁从学的伤口内部轻轻擦拭。当她把丝瓜络取出来时,上面竟然带出了许多腐肉和蛆虫。 "有用!"老大娘高兴得不得了,"这法子真管用!" 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坚持给梁从学清理伤口。家里的丝瓜络用完了,就到邻居家去借。村民们听说老大娘救了一个红军战士,纷纷主动帮忙,不仅把家里的丝瓜络都拿了出来,还送来草药、馒头、柴火和干净的布条。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照料,梁从学的伤口终于完全愈合了。当他能够下地走路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跟老大娘深深地鞠了一躬。

0 阅读:49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