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1年的长安城盛夏,八十五岁的郭子仪躺在葡萄架下乘凉。孙子举着弹弓追麻雀,忽然扭头问:"爷爷,皇上昨天又送冰镇瓜果来,您怎么总把最好的分给街坊?"老将军眯眼笑道:"这瓜甜不甜,得看分给多少人尝。"话音未落,宫里太监尖着嗓子来报,德宗皇帝要带着御医亲自问诊。这便是郭子仪的晚年日常:皇帝把他当镇国吉祥物供着,百姓拿他当邻家老头疼着。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爆发时,郭子仪担任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军东征。至德二年(757年),他联合回纥骑兵收复长安,肃宗皇帝在灞桥亲自迎接,将皇室御马赐予他骑乘。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军队趁唐朝内乱攻入长安,代宗皇帝仓皇出逃。郭子仪收集四千散兵,在蓝田附近点燃数百堆篝火,迫使吐蕃误判唐军主力返回而撤退。 永泰元年(765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三十万大军南下。六十九岁的郭子仪镇守泾阳,仅带两名随从进入回纥大营。他摘下头盔对药葛罗可汗说:"当年收复长安时,我与你父亲并肩作战,如今怎能刀兵相见?"回纥人当场折箭立誓,次日与唐军合击吐蕃,在灵台西原斩杀五万敌军。 大历二年(767年),宦官鱼朝恩指使人挖掘郭子仪父亲的坟墓。朝臣们以为将引发巨变,郭子仪却对代宗皇帝流泪道:"臣带兵多年,部下难免毁人祖坟,这是上天对臣的惩罚。"鱼朝恩后来邀请他赴宴,暗中埋伏刀斧手,郭子仪仅带八名家仆前往,坦然说道:"若要我死,何须如此麻烦?"竟令鱼朝恩羞愧撤去埋伏。 代宗曾赐他长安亲仁坊豪宅,他坚持将正厅改为临时官署,供往来官员办公。德宗即位后赏赐的十六处庄园,他主动退还十四处,只保留曲江池边的葡萄园。每逢年节收到宫中贡品,必分出大半送往阵亡将士遗属家中。 宝应元年(762年)追击史朝义叛军时,命令士兵口含木片、马蹄裹布,深夜突袭叛军营地。对待降卒则区分处置:精壮者补充边军,老弱者发放农具垦荒。大历四年(769年),朝廷计划裁减边防驻军,他上奏指出吐蕃威胁未除,最终保留二十万边军建制。 其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有次争吵时脱口说出"你父亲能做皇帝,不过是因为运气好"。郭子仪立即将儿子捆送皇宫请罪,代宗反而劝解:"民间夫妻争执,长辈装聋作哑就好。"事后仍罚郭暧禁足三月,亲自督导其抄写《臣轨》百遍。 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吐蕃使团抵达长安。德宗为展示军威,命卧病在床的郭子仪检阅神策军。八十五岁的老将勉强乘轿到场,当他的帅旗出现在校场时,三万将士齐声高呼"万岁",声震云霄。吐蕃使者当场变色,回国后禀报:"唐军心未散,不可轻犯。" 当月十四日黎明,郭子仪照例为邻居孤寡老人打水时突然昏倒。德宗闻讯派十二名御医救治,终因年事过高,于次日辰时去世。根据《唐会要》记载,皇帝罢朝五日,京兆府所有官署降半旗,西域商人在西市自发设祭坛供奉胡饼与葡萄酒。 出殡当日,长安百姓沿街焚烧纸钱,烟雾遮蔽朝阳。灵柩行至明德门时,数十名老兵冲破金吾卫阻拦扑向棺木,其中独臂者嘶喊:"大帅带我们回家!"负责仪仗的郭家子弟集体下马,向这些曾经的部属行军中抱拳礼。最终灵柩内仅陪葬御赐鱼符、磨损佩剑及代宗批注的作战方略,遵照其"葬事从简"的遗嘱。 郭氏家族延续低调作风。长子郭曜继承爵位后立即辞去兵部要职,六子郭暧终其一生担任太仆寺卿。孙辈郭钊迎娶德宗之女,主动申请外放为刺史。宅前拴马石被摸出凹痕后,郭家后人每逢雨天便涂抹油脂保养,以免磨损过甚。 曲江池畔的葡萄园在其去世次年丰收,德宗命人酿制三千坛御酒,分赐各地节度使。魏博镇田悦收到酒后,特意派长子携带三百匹战马入朝进贡。河朔三镇此后十年未生大变,有幕僚记载田悦曾言:"饮此酒如见令公,不可妄动。" 贞元八年(792年),吐蕃再次请求和亲。使臣途经郭子仪墓时,全体下马卸刀步行,称此为"草原勇士的敬意"。长安西市胡商直到乾符年间,仍保留清明祭扫郭墓的习俗,供品必有初熟葡萄与夹肉胡饼。
公元781年的长安城盛夏,八十五岁的郭子仪躺在葡萄架下乘凉。孙子举着弹弓追麻雀,
侃天侃地也侃过去
2025-05-26 17:28: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