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出了个天才,除非是运动天赋,否则最好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反倒是需要适度保护,我们历史上说大器晚成,过慧易夭,不是没有道理的。太早开发出来的天赋,很多时候只能作展示用,你要相信,真正大的成就,即便有天赋,也还是需要时间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的。 西瓜如果是催化剂催熟的,不甜,不符合自然规律,现在社会,人心浮躁,急功近利,从庄稼到人才,不应违背客观规律。 天才一般都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而高强度的持续集中注意力是极其损耗大脑的能量供应的,也就是经常性的对大脑超负荷工作(对哪里超负荷工作哪里就容易出问题,就像糖尿病一样),现在医学对死亡的定义是脑死亡,所谓慧极易夭,我猜大概率是因为这。 古语说慧而不寿还,也是有道理的。甘罗十二为臣相,只活了十多岁,周瑜三十六岁就死了,孔明也只活到五十多岁。 因为会的太少,他只会这个元件,没有其它配套程序,超负荷用法是对的,但只会这个可不行,容易累垮,配套的其实还有休息和饮食,但我不相信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想这么周全。 最好的人生,应该是厚积而薄发。重要的是心理素质要和智商符合,心智未成熟但智商很高要出事。我们的人生才能少不为成名所累,中年不为张狂买单。 但当整体环境急功近利,焦虑内卷时,开窍晚的人就意味着失去了资源和机会。当下的筛选机制就是这样,很残忍很无情,的确存在很多不足。 在孩子太小的时候,过早进行天赋的开发和展示,先不说这种对于人脑力的透支,就是从人生的成长角度来说,也是不利的。我们人生老病死,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经历和特点,天才型的孩子,本来就容易在别的地方欠缺,太早开发天赋,会容易形成极端型人格,要顺利长大就不容易。 反过来,如果在他童年时期能够有一个精心的呵护,等到他青少年之后,再逐步的去探索世界的时候再去开发自己的天赋,这更容易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循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身体精神知识各个方面的积累,让自己可以走得更远,吸取到更多的营养储备。
如果家里出了个天才,除非是运动天赋,否则最好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反倒是需要适度保护
灵犀花之语
2025-05-26 13:32: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