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顺治刚驾崩,几个太监便手持白绫,冲进了贞妃的寝宫。年仅20岁的贞妃当

运赛过去 2025-05-26 13:04:09

1661年,顺治刚驾崩,几个太监便手持白绫,冲进了贞妃的寝宫。年仅20岁的贞妃当即瘫倒在地,不甘地说:“姐姐啊,都是你害了我!”而后理了理鬓发,接过了白绫。 贞妃,姓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生在1641年左右。她爹巴度是个一等阿达哈哈番,搁现在就是个中层干部,家里在清初还算有点地位。她跟顺治帝的宠妃董鄂妃是族姐妹,曾祖都是正白旗的三等伯鲁克素,不过到她俩这辈,血缘已经稀得跟水似的,四代之外了。贞妃靠着八旗选秀进了宫,1654到1657年间,那会儿顺治刚亲政,董鄂妃已经风头正劲,成了皇贵妃。 1661年正月初二,顺治帝得天花死了,才24岁。这事儿来得太突然,朝廷上下都懵了。顺治这皇帝当得挺憋屈,早年被多尔衮压着,好不容易亲政,又跟孝庄太后关系搞得剑拔弩张。他最爱的董鄂妃1660年死了,顺治整个人跟丢了魂似的,追封她为“孝献皇后”,还天天念叨着出家当和尚。结果没过几个月,他自己也挂了。 顺治一死,宫里就炸了锅。孝庄太后得赶紧稳住局面,她儿子死了,孙子康熙才8岁,这时候权力真空,谁不眼红?可孝庄心里那口气还没咽下去——顺治生前独宠董鄂妃,废了孝庄娘家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还冷落第二任皇后,这让孝庄面子挂不住。董鄂妃死了,顺治还追封她,孝庄这火憋着没地儿撒。 正月初七,顺治死后才5天,贞妃住的偏殿来了几个太监,手里拿着白绫,直奔她屋里去了。贞妃才20岁,年轻轻的,估计压根没想过自己会摊上这事儿。她瘫倒在地,嘴里埋怨姐姐董鄂妃害了自己,然后收拾了一下头发,接过白绫上吊了。 为啥是贞妃?史学家猜了两种可能。第一种,孝庄太后下的命令。顺治宠董鄂妃,董鄂氏家族跟着沾光,孝庄早就看不顺眼。顺治一死,她抓着贞妃开刀,既收拾了董鄂氏的亲戚,也警告这家人别太得意。第二种,贞妃是主动殉葬,想牺牲自己保全家族,毕竟董鄂氏这时候风头太大,树大招风,孝庄不高兴,家族日子不好过。 不过大多数人觉得第一种靠谱。孝庄这人精明得很,顺治活着她没办法,死了总得找个出气筒。贞妃年纪轻,地位低,又是董鄂妃的妹妹,拿她开刀再合适不过。太监们动手那么快,肯定不是临时起意,背后有人指使。 顺治这皇帝,感情上是个痴情种,对董鄂妃好得没边。董鄂妃1656年入宫,次年就封了皇贵妃,生了个四阿哥,结果孩子没活多久,她自己也1660年死了。顺治受不了这打击,天天念叨着要出家,精神状态差得不行。可孝庄不这么想。她是政治动物,觉得顺治瞎折腾。废皇后、宠董鄂妃,这些事儿在她眼里都是胡闹。 顺治一死,孝庄得赶紧把权力抓在手里,8岁的康熙上位,她垂帘听政,顺便收拾一下顺治留下的“烂摊子”。贞妃这时候就成了替罪羊,董鄂妃死了,孝庄拿她妹妹出气,顺便敲打董鄂氏家族。贞妃的死,说白了就是宫廷权力斗争的副产品。封建社会,皇帝后宫的女人多半是政治工具,贞妃这种小角色,连反抗的资本都没有。她埋怨董鄂妃“害了自己”,其实也不完全对。董鄂妃活着的时候压根没管过她,姐妹俩关系估计也一般。真正害她的,是宫里那套冷酷的规矩,还有孝庄的算计。 这事儿还有个细节,顺治死后殉葬的不止贞妃一个。据《清史稿》记载,顺治驾崩后有30多个宫人殉葬,贞妃只是其中一个有名有姓的。这些人里,大多是地位低的妃嫔或宫女,死的悄无声息,连个正经记载都没有。贞妃好歹有个“妹妹”的身份,才留了点痕迹。 康熙上台后,1673年追封她为“皇考贞妃”,1718年还把她灵柩迁到清东陵的孝东陵,跟顺治葬一块儿去了。这待遇比其他殉葬的人强多了,估计是康熙念着她死的冤,又有点董鄂氏家族的面子。更重要的是,贞妃这事儿成了清朝最后一次殉葬。康熙亲政后,觉得这习俗太野蛮,直接废了。贞妃的牺牲,多少推动了历史往前走一步。

0 阅读:203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