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副手范斯正式宣告“美国不会出兵协防台湾,只偏重对台军售、情报合作”?台媒分析,两人近日在西点军校与海军官校的演说,揭示了未来美国军事战略可能的方向——从全球干预转向本土防卫,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具体到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策略可能转化为“支持台湾防卫,但不直接介入”的模式。 特朗普强调,美军的工作“不是举办变装秀,也不是改变外国文化”,而是击败敌人;范斯则指出,美国“不再投入不明确的军事任务,而是回到以现实为本的战略”。台媒认为,这显示出特普政府战略收缩态势十分明显,可预见未来将减少国际干预、降低多边军事承诺等。 在此背景下,在台海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吓阻不再倚赖在中国周边大规模驻军或直接干预,具体策略可能转化为“支持台湾防卫,但不保证直接介入”的模式,偏重对台军售、情报合作与区域盟邦协作,一旦“台海有事”,美国是否出兵变得更加不确定。 其实,特朗普与范斯的言论,与美国军方高层近期不断表态“中国军力让美国头疼,美国应避免与中国直接军事冲突”的表态一致,揭示出美国台海政策正经历从“战略模糊”向“战略克制”的实质性调整,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风险规避优先、军事介入审慎化、博弈手段多元化”。结合特朗普“有利统一论”的表述及美军将领对直接冲突的回避倾向,未来美国直接出兵协防台湾的概率越来越低。 事实上,五角大楼泄露的《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显示,美国虽将阻止中国“武统”列为首要任务,但明确要求“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转而通过情报共享、武器供应和网络战等间接手段支持台湾。这种转变源于对解放军反介入能力的忌惮: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已部署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及歼-20隐形战机,美军若介入冲突,第一岛链内的军事基地可能在72小时内被摧毁40%。兰德公司的模拟推演也表明,美军若强行介入台海,可能损失数十艘舰船和数百架飞机,且难以改变最终结果。 特朗普在西点军校的讲话强调军事应专注于“击败敌人”,范斯提出“现实为本”,这种调整意味着美军可能减少对台高频次的象征性巡航(如穿越台海),转而加强关岛、日本西南诸岛等关键节点的军事部署,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 在此背景下,美国会“弃台”吗?特朗普最近抛出中美瑞士谈判达成关说共识“有利统一与和平”的表述,暗示可能将台湾问题作为筹码换取中国在贸易、债务等领域的合作。尽管美国在台协会事后紧急澄清“对台政策未变”,但此类言论已引发台湾当局恐慌,暴露其对美国战略可靠性的担忧。 事实上,美国已经在为“不出兵协防台湾”作铺垫和准备,包括要求台湾将防务预算增加到GDP的10%;美国通过《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国防部在台湾设立“区域紧急库存”,推动美台军事供应链整合,加速对台提供武器,增强台湾“自我防卫”。什么叫台湾“自我防卫”?美国就是告诉台湾,别依赖和幻想美国出兵协防。 事实上,美国民众对卷入台海冲突的支持度持续下降。最新民调显示,超过60%的美国选民反对为“台独”牺牲美军士兵生命,认为台湾问题“不应成为美国的核心利益”。此外,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若爆发台海战争,预估军费将超3万亿美元,这对本已脆弱的美国经济将是致命打击。 何况,台海地理上的“近距离优势”使解放军可在数分钟内对台实施饱和打击,而美军从关岛或夏威夷调兵需耗时数天。解放军近年常态化的联合演训已验证其“区域拒止”能力。五角大楼近年来兵腿显示,美军要在台海与解放军作战,占不到任何便宜,十打九输。 这也是为何特朗普从竞选开始到上台后,从不公开承诺协防台湾的原因,也是美国务卿卢比奥在国会听证会上虽然声称“反对任何改变台湾地位的行为”,却回避“协防”承诺的原因。美国智库目前也开始探讨“有条件接受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这反映出精英阶层对现实的妥协。 所以,赖清德“倚美谋独”注定死路一条。 对于中国而言,需以“反制+融合”双轨策略应对。军事反制方面,要持续强化“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以常态化演训压缩“台独”空间。
台湾的统一可能会出乎大家意料的方式完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陆统一台湾的时间应该
【9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