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95岁的时候把积蓄3568万元,捐给了南开大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5-25 21:59:52

2024年,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95岁的时候把积蓄3568万元,捐给了南开大学。没想到这么受人尊重的女先生,一辈子没有享受过爱情。 老一辈读书人骨子里带着点倔劲儿,叶嘉莹也不例外,前几年常有人看见她坐在南开园的石凳上,冬日的阳光把满头银丝照得透亮。学生们见她总要把腰弯得低低的,尊称一声“先生”。 可每逢这时,老太太总要摆摆手:“就是个教书的,莫讲究这些虚礼。”这样朴素的老人,谁能想到她账面上躺着八位数的积蓄? 10年前,那场捐赠在南开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媒体追着报道,都说这是当代文人风骨的典范。能把全部积蓄往外送的人,要么菩萨心肠,要么心里藏着说不出口的执念,叶嘉莹显然两者都是。 70年前,17岁的小姑娘抱着录取通知书从辅仁大学往回走,新买的布鞋底儿沾满胡同里的黄土,可脸上笑靥比头顶的日头还晃眼。家里人都在巷子口迎她,母亲特意蒸了枣糕。 谁料第二天变了天,母亲突发急病撒手人寰,躺在棺材里的人面色蜡黄,钉子敲打棺木的声音像锤子在敲她心口。后来她写下《哭母诗》,明眼人都看得出那些诗句里渗着血珠子。 教书这事儿算是叶嘉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1945年走出校门,北平城的风已经带着凉意。女中孩子们捧着《诗经》围在她身边,满屋子水葱似的青春。 乱世里做学问是顶奢侈的事,她却把日子过成诗,只是谁也没料到,这段清静岁月会被一个叫赵钟荪的军官搅碎。 赵先生追人的手段搁现在也算得上新奇,今天送装着城墙砖块标本的木匣子,明天指使人搬来半人高的旧书箱。院里老太太都说这后生靠谱,老北平话讲叫“实心眼儿”。 叶嘉莹起初没动过这些心思,看他在冬日的寒风里候着,倒生出几分歉意。等听说对方为了见面把差事都丢了,这歉疚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年的婚宴摆了12桌,大姑娘们围着红盖头说吉祥话,头胎落地那日,赵钟荪守在产房外直转圈。要按戏本子演,往后该是恩爱夫妻白头偕老的团圆大戏,可惜世事总不遂人愿。 那些暗无天日的光景终究来了,好好的家被卷进历史的飓风里,院里的枣树还在,檐下的燕巢早空了。丈夫被带走那天,怀里的婴孩差点被晃醒,叶嘉莹当时就想,这日子算是没法过了。 带孩子投奔亲戚那段最是煎熬,三口人挤在三尺宽的过道,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姑嫂的眼光比腊月的冰碴子还冷,连痰盂都要分着用。 叶嘉莹倒想得开,得空就教孩子在废报纸上认字,街坊都说这当妈的心宽,哪知枕巾夜里总被泪水浸得透湿。 要说赵钟荪后来遭过罪,也不是不能体谅,只可惜这人的心早叫世道磨硬了,就像秋天晒过头的葫芦瓢。书房里摔茶碗成了家常便饭,连带孩子的书本都被撕过好几回。 老太太后来跟学生提过句掏心窝的话:“若是没儿啊女啊牵绊着,早些年就跳了河了。”这话听着都教人心里发颤。 教书救了她半条命,刚回讲台那日,底下坐着二十来个红领巾,课讲到《孔雀东南飞》,指甲把教案掐出深深的印子,转念想想,活着总得有个念想。 南开的讲台不好站,可一站就是五十春秋,退休那天学院开了庆功宴,满屋子的学生都站起来喊“先生”,倒把她喊出两行清泪。 捐赠的事儿是静悄悄办的,公证处的小年轻核对完材料,眼睛瞪得铜铃大:“您可想好了,这儿是全数捐出。”老太太戴着老花镜挨个签字,手上的玉镯子来回晃。 手续办妥后她站在银行门口,灰布衣裳被朝阳镶了金边,旁人问起,只回说钱留着也没用,能给后辈当块垫脚石就算积德了。 信源:光明网——累计捐赠3500多万元,100岁的她走了!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心怀天下

心怀天下

2
2025-05-25 23:42

[祈祷][祈祷][祈祷]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