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9岁的杨得志新婚,迎娶了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地承诺: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会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 1990年,北京城飘着细雪,79岁的开国上将杨得志站在自家小院里,望着门檐下挂着的红灯笼。 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军此刻显得有些局促,他反复整理着胸前的红花——这天他要迎娶55岁的石莉。这场相差24岁的婚事在军区大院里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背地里说闲话,也有老战友真心祝福。 杨得志原本有个相伴40年的妻子申戈军,当年在冀鲁豫边区,申戈军是出了名的战地记者。 1940年两人在行军途中相识,她骑着枣红马挎着相机追着队伍采访的模样,成了杨得志记忆里最鲜活的画面。婚后申戈军随军转战南北,既要照顾四个孩子,又要协助丈夫处理军务。 1989年,相伴半生的妻子因肺癌离世,杨得志整日坐在书房摩挲着泛黄的战地照片,子女们看着父亲日渐消瘦却束手无策。 老战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有天拎着两瓶茅台找上门,几杯酒下肚便直入主题:“老杨啊,咱不能总这么憋着。我给你物色了个好同志,省歌舞团的石莉同志,人家对你仰慕得很。” 杨得志当时就摔了酒杯,气得胡子直颤:“我杨得志是那种薄情寡义的人吗?”可架不住老战友们轮番劝说,最后勉强答应见个面。 石莉这边其实早见过杨得志,那是1987年军区春节联欢会,她作为歌舞团代表在后台候场时,看见杨得志弯着腰给工作人员递糖果。 老将军穿着旧军装,袖口磨得发白,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展开的地图。后来听说要相亲,她犹豫了整宿:自己离异多年带着孩子,对方是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这差距实在太大。 初次见面安排在军区招待所,石莉特意穿了件素色呢子外套,没想到杨得志更简单,就穿了件洗得发灰的旧军便服。 两人从桌上的茉莉花茶聊起,说到鲁西南战役时,杨得志突然来了精神,掏出钢笔在餐巾纸上画起当年的行军路线。石莉发现这个威名赫赫的老将军,说到激动处会不自觉地搓手指,像个认真讲解作业的学生。 真正让石莉下定决心的,是某天去杨宅送演出票时看到的场景,客厅墙上挂满泛黄的作战地图,茶几上摆着吃了一半的冷馒头,书房里堆着等待批示的军事文献。 杨得志正戴着老花镜给老家写信,信纸上工工整整写着要帮乡亲们修水渠。这个细节让石莉突然明白,眼前这个老人需要的不是照顾,而是能并肩看夕阳的知音。 杨得志的子女们倒是看得开,大儿子杨建华带着弟弟妹妹开了家庭会议:“咱爸为革命操劳一辈子,现在想过几天舒心日子,咱们做儿女的得支持。” 他们主动约石莉吃饭,把家里的老相册翻出来讲父亲年轻时的糗事,石莉带来的小女儿刚开始怯生生的,没过半月就跟着杨家孙子孙女满院子疯跑。 婚礼办得很简单,就在家里摆了三桌,老战友们凑钱买了台牡丹牌电视机当贺礼,炊事班班长亲自掌勺做了红烧肉。杨得志特意把申戈军的照片从书房请到客厅,带着石莉给照片敬了杯酒。 当晚老将军握着新婚妻子的手,摸着上面练舞留下的茧子说:“往后的日子咱们慢慢过。”这话后来被大院里的保姆传出去,倒成了段佳话。 外头的风言风语没断过,有说石莉贪图将军待遇的,有说老夫少妻不般配的。石莉有回买菜听见闲话,气得拎着菜篮子转身就走。 倒是杨得志看得开,拿着当天的《参考消息》给她念国际新闻:“咱们跟小年轻似的拌嘴,倒叫他们看笑话了。” 渐渐地,院里人常见他俩晚饭后挽着手散步,石莉给老将军哼苏联小调,杨得志就讲长征路上的故事。 1991年,杨得志带着石莉回湖南老家,在醴陵农村,他拄着拐杖领妻子看自己当年放牛的山坡,在村口老槐树下给孩子们发水果糖。 石莉跟着学湖南话,把“恰饭”说成“掐饭”,逗得乡亲们直乐。村里老人拉着石莉的手说:“杨司令这些年给我们寄钱修路打井,如今总算有人陪他说说话了。” 日子久了,石莉把杨得志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叫醒,六点看新闻吃早饭,七点批阅文件。午睡起来要练半小时书法,晚饭后雷打不动散步四十分钟。有 次杨得志感冒住院,石莉连续三宿守在病床边,困了就趴在床头柜上打个盹。同病房的老干部羡慕得不行:“老杨这是续上革命的香火了。” 1994年杨得志病重住院,石莉天天往医院送鸡汤,10月25日那天,老将军在病床上突然精神起来,非要石莉给他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听到保尔在公园长椅上沉思那段,他握着妻子的手慢慢合上了眼睛。追悼会上,石莉把四年来两人散步捡的银杏叶撒在灵柩里,这些金黄的叶子,都是他们晚饭后慢慢挑的。 信源:神木新闻网——石莉:开国上将杨得志健在的妻子
1990年,79岁的杨得志新婚,迎娶了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5-25 19:49:02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