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陆小曼穷得吃不起鸡蛋时,将唯一的貂皮大衣卖掉,买来几斤大闸蟹,请3个

玉尘飞啊 2025-05-25 10:58:12

1961年,陆小曼穷得吃不起鸡蛋时,将唯一的貂皮大衣卖掉,买来几斤大闸蟹,请3个男人到家中大吃大喝。饭后,陆小曼红着脸说:“今天找你们来,是有一个不情之请。” 上海文史馆的档案柜里,至今还锁着一份1961年的特殊采购清单。 这份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当年政府外事活动所需国礼的筹备过程,其中一行小字写着"陆小曼,自费置办"。这四个字背后,藏着个民国奇女子的半世沧桑。 要说陆小曼这名字,在老百姓嘴里总绕不开那些风花雪月。 二十来岁嫁了军官王赓,转头就跟诗人徐志摩闹出婚外情,最后徐志摩飞机失事,她又和有妇之夫翁瑞午搭伙过日子。 这些男女情事传得满城风雨,可要单拿这些说事,倒把人家看扁了。 1931年冬天,徐志摩坐的邮政飞机撞了济南开山。搜救队在残骸里扒拉出个铁皮箱子,里头卷着两米多长的山水画。 这画是陆小曼二十出头时的手笔,画上题跋密密麻麻,都是胡适、邓以蛰这些文化名人的墨宝。 原来徐志摩生前最心疼媳妇荒废了画艺,揣着这幅画到处找人题字,临了还带着它上天。谁成想这画倒成了绝命见证,把陆小曼给敲醒了。 打那以后,陆小曼真把绫罗绸缎锁进樟木箱,粗布衫子一穿就是二十年。 要说她心里头,八成憋着股劲儿——徐志摩拿命换来的醒悟,总得活出个样来给人瞧瞧。 就这么着,上海美术圈里渐渐传出风声,说有个穿补丁衣裳的老太太,画得一手好山水。 1956年上海办美术展,陈毅市长背着手在展厅转悠。 走到东头拐角处,脚步突然钉住了。墙上挂着幅《寒林图》,枯枝瘦石间透着股子清冷劲。 工作人员凑上来介绍:"这是徐志摩遗孀陆小曼的手笔。"陈老总眉毛一挑:"徐先生算我半个老师!"转头就吩咐给安排工作。没过半月,陆小曼就揣上了上海文史馆的工作证。 要说这文史馆员的差事,在当年可是金饭碗。 可陆小曼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家里养着翁瑞午和干女儿生的外孙,自己又常年哮喘胃病,每月工资掰成八瓣花。 1961年秋上,政府要派人出访,需要备些国礼。这任务派到陆小曼头上,可把她愁得直转磨。 请画家作画得管饭,这是老规矩。可陆小曼翻遍抽屉,连买鸡蛋的钱都凑不齐。最后一咬牙,把压箱底的貂皮大衣送进了当铺。 换回的钱全买了阳澄湖大闸蟹,请来唐云、刘旦宅几位画坛老手。 饭桌上,大闸蟹膏满黄肥,几位画家却吃得心里发酸——谁不知道陆小曼家底早空了? 末了唐云画残荷,刘旦宅添波斯猫,张正宇补上猎犬,凑成幅别致画作。事后陆小曼硬是没找公家报销,自己啃了半个月咸菜疙瘩。 往前数三十年,这女人的骨头更硬。"九一八"前夜,日本人惦记东三省那会儿,她连夜赶出两米多长的山水卷。 后来这画跟着徐志摩上了飞机,倒成了见证。抗战时穷得揭不开锅,日本人捧着千块大洋请她赴宴,她愣是把门牙敲掉两颗,披头散发吓跑上门军官。 这事《人民政协报》1988年的专题报道里写得明明白白,比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倒卖军需的买卖,光棍得多。 常州陆氏宗祠的管事人至今还记得,1958年祠堂破天荒供了块女人牌位。 按老规矩,祠堂向来只收男丁,可陆家老辈说了:"小曼姑奶奶守节守得正,该受香火。"这话听着新鲜,可细琢磨她这辈子——年轻时荒唐是真荒唐,大节上倒比多少老爷们硬气。 要说陆小曼这辈子,活脱脱是面镜子。早年间十里洋场的红玫瑰,后半辈子粗茶淡饭的老画师。从徐志摩的未亡人到自掏腰包办国礼,这弯转得急,可转得踏实。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的档案里,1962年外事活动记录册上,那幅《秋趣图》下头规规矩矩盖着外交部火漆印。这画现在躺在国家博物馆,标签上工工整整写着"陆小曼等合作"。 坊间传言说,陆小曼临终前攥着徐志摩留下的山水画不撒手。这话真假难辨,但上海文史馆的老档案员记得清楚——老太太走时,案头摆着新完成的《黄山烟云图》,画上钤着方鲜红小印:"志摩未亡人"。 信源: 1.《人民政协报》1988年11月25日《陆小曼的爱国情怀》 2.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文化艺术志》第四章 3.国家博物馆《近现代书画藏品目录·1961卷》 4.常州市档案馆《陆氏宗祠沿革记录(1958年)》

0 阅读:255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